台灣創業的困境

Published on:

台灣缺乏創業的題目其實不只是地狹人稠。地狹人稠也有地狹人稠的玩法與突破點。台灣真正的問題是缺乏多樣職業訓練人才以及缺乏打破既有模式的想像力。

這些問題都是死讀書造成的。目前一個正常的學生,不管他適不適合讀書,只要家裡沒有窮到吃不起飯。通常會「逼」他念大學,念不起就用助學貸款硬念。

一直到 22 歲。大多數的人是說不出自己為何要念,還要念到 22 歲的。現代的教育原本就是被設計為剝奪「無用練習」的壓縮式學習(for 訓練大量工業用人力) 。歐美多半會注意到此種學習的缺陷,所以安排大量的時間讓學童練習表達能力、團隊合作、企劃能力。

同時也不會強迫一個人走向他不喜歡的道路,相反的,相當尊重個體想做什麼就去作什麼。所以各行各業有正常的人才供給,以及職業訓練。

歐美許多劃時代的領域創新,多半是奠基在跨業合作。有許多行業、方向可以去改進,加上科技的進步。所以很多領域固有的模式不斷的被推翻、重造。

但是台灣不是這樣。很多人對創業的想像是很貧乏的。多半創業是「我只是不想上班了,我不想再給老闆管了」。但除了寫 code 賣飲料 賣吃的 賣房子,其實不知道要作「各行各領域以外的突破」。

這是因為缺乏生活體驗。沒有生活體驗,職業體驗。自然就沒有辦法找到題目去破壞。沒有題目不是真的缺乏好題目,而是因為沒有人生所以不知道要去改善什麼。

能做的只剩下那些「大家一看就會做的」。比如說作內容網站,賣飲料,賣食物,賣房子。然後開始覺得這個網路很擠,就殺的你死我活,批來批去。但事實上,生活中到處都是題目。只要大家覺得什麼很麻煩,但是你很擅長解決,這就是題目。

不過台灣人覺得事情很麻煩,就是遮住雙眼就算了,繼續作那些「很簡單的事」。

繼續唸書很簡單,等著考政府公職很簡單,等著考進大公司當 RD 很簡單。這些都只要重複簡單的動作,一直做著做著就能達成。

沒有人的時間被放在創造出真正的價值。沒有人的天分被放在真正對的地方。

這就是台灣的困境。也是台灣教育造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