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人力债

Published on:

OTCBTC 是我最近创业的一个项目。也是我做过成长最快速的一个项目。不管是数字币成交额(GMV),公司大小,推出产品速度。都是打破纪录的快。

做这个项目的难度,可以说对我们来说是地狱级的难度。

怎么说是地狱级的难度?

  • 对接的底层是难度极高的开源软件(区块链资产)
  • 内部风控与外部风控直接到达了最高级别 — 区块链交易所安全
  • 叠代的速度远远超过互联网的速度 — 币圈一天,人间一周
  • 创业题目是双边市场的冷启动 — 同时要兼顾 Supplier / Consumer 市场的增长
  • 竞争对手的员工人数是我们的几十倍(高达上千人)

远远不是前几个项目能够比拟。

招聘的困难

在经历过许多次参与创业公司组建的过程。在最近两年的创业过程中,我更坚定了一个观点:创业公司中,文化与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重要程度远超过技能。不合价值观的宁愿不招或者请对方离开。

就是以这样的坚持以及缓慢的招聘,才打造了现在的一支坚强的创业团队。连续缔造奇迹。不管是风口的掌控,推出产品的速度,叠代的速度。

然而,在产品小规模时可以维持这样的速度与品质。但是这样的团队却很难长大。特别是应付这么快的节奏。

为什么这么难招人?我们曾经内部盘点过内部要什么样的人:

  • 能够不断自我学习
  • 互助补位帮助其他人成长
  • 能够构建自己的方法论,并不断补强
  • 能够对自我的要求不断升高
  • 信息透明
  • 能自我改正的进取性人格

首先,具备这样个性的人非常稀有。再来,还要具备需求的技术栈(如懂区块链以及需求之业务)。并且可以快速学习融入我们内部独特做产品的框架。

导致了招人上的不可能任务。

对于我们来说,要一次招 100 人在财政上,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实际上,过去曾经几次放低过标准招人,对公司协做与产出上造成过巨大的伤害。更加坚定了我们不可能放低标准找人。(更何况在此之前,我们就见过 A 轮公司快速扩招,而导致的内部的山头斗争,最后整个公司没人在做业务,能量都消耗在内斗里的惨况)

因为现实生活中,面临到的现实就是:主动投履历的,可能合价值观,但技术栈不契合。或者是技术栈契合,但价值观与个性不合的实在应该敬而远之。

招聘是还人力债的过程,与还技术债一模一样。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招聘,其实是还人力债(跟技术债一样)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组建一个公司,大家都是全能型,只要价值观相同,就可以用各式方式绕过协作上的障碍。

但是这个方法非常考验团队当中每个人的平均战力。因为任务是平均式的压到每个人的身上。而 CEO 是负责当最后救火员。

随著业务复杂度增高,并且团队扩增到几十人。每个人的平均任务以及压力程度,会上升到没有办法想像的地步。

很容易就会变成只要一个地方链条松了,就会造成连锁反应。更何况交易所与币市还是一个说错话以及公告被错误解读,就会造成大灾难的一个地方。

公司势必无法以这样的型态继续运转维持。

必须如同像代码重构一样,重新梳理组织架构与权责,引进高级人才建立分层制度,利用制度管公司,而不是用潜规则管公司。

而这个过程当中,一边不断的补人换人。势必会造成原有业务的动荡与效率降低。

如何有效的转型与扩招

在创业圈中,A 轮死是很常听到的一个字眼。许多创业团队在种子轮做得风风火火的。拿了一轮融资后,却直接死在了 A 轮。

A 轮死的原因有几个:

  • 原有的市场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大,无法烧出一个垂直的商业模式
  • 由原先 10 数人团队一举扩增到 100 人的过程中,团队无法有效协作,招的人越多,团队速度反而越来越慢
  • 拓展生意规模要烧的钱远超过想像

总而言之,创业团队从 seed 轮转型成 A 轮公司,就如同在赛车跑道上一边飙车一边换组件还要不散价。而 C 轮 D 轮的公司,只是轻松增加轮胎。

职缺专门化 & 职业化招聘

一般来说,seed 轮扩招到 A 轮公司,有两个很容易陷入的迷思:

  • 继续采取单纯发广告方式的招聘,希望吸引到类似原先团队气质的应聘人
  • 继续招偏全才的专才,求平均分担业务

但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思维。

首先,若是处于这个阶段。市场上合格的招聘人可能不足 0.1%。更何况是自己投简历。

第二,主动投简历与面试合格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公司的需求。使用猎头虽然贵,但有效率非常多。

第三,到这个阶段,公司不应该再追求全才。而是反而要回头梳理过去业务。让过去的全才专心做专才的事。然后将这些原先散落在各地的业务,一个一个重新归纳整理,独立变成独立职位。

定义什么叫做 ”职位上的成功”

多数公司招人没有效率,是因为对于职位并没有清晰的需求,甚至没有清晰得定义这个职位的”成功状态”。

而是缺人干活,就招人。所以招聘启事写的极其简略,只列出了基本技能需求。

如果要能够招聘到有效的新成员。应该需要把握几个原则:

  1. 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招人,干完什么样的活,重新检讨自己为什么需要招人。有时候,一个公司不需要招人。需要做的是调整职缺,将潜规则整理成制度,让制度运行,而非用人救火。
  2. 非得要招人,除了知道为什么要招新职位。还要具体定义这个职位的”成功状态”,而非只是招人进来补坑,补坑后发现这个人只能做原先的 1/2 需求,另外 1/2 不是不能做就是适应不良,明确给新员工一个目标去追求”成功”。
  3. 不可能透过单纯贴广告与应聘者主动应试,就招到合格的人。应该主动透过多个渠道去招人,特别是猎头。而且 A 级人才,并非是应聘者几个人就能筛到一个。而是如同销售一样,可能筛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人才能找到一个。所以要面很多人是家常便饭,甚至要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筛选人。
  4. 只招 A 级人,别降低标准招。

这几个原则,往往是被多数小公司所忽略且缺乏系统性方法的。

具体实做方法,我推荐可以看以下两本书:

Onboarding

招到了人以后,不是就这么算了。好不容易招到一个 A 级人,若这个 A 级人没有办法明确在短时间取得 “胜利” 状态。也容易陷入迷茫,甚至无法发挥以往的战斗力。

内部也要建立 Onboarding 机制。具体的原则与做产品的 Onboarding 原则一样。

所以甚至不仅是定义 “职位上的成功”,甚至还要定义 “职位上的成功的具体指标”与 “成功方法论”。

所以,创业真不是融完资,雇用程序员解决技术债就了事。创业公司人力的 Scaling,也是一种还债,还的就是人力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