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 = 猜「考什麼」,但人生態度不是考試,不能去猜「考什麼」
早上在看 http://startupclass.club/steps/3 第三课:创业中违反直觉的地方,以及如何获得好的创业点子。這堂課是 PG 主講。
裡面有一段,我覺得很有意思。雖然這門課是創業課程,但 PG 認為創業不應該上課。而且非常反對人們「按步就班的創業」,那鐵定都會失敗。
======= 分隔線 =======
『我太常看到「人們按部就班的創業」這件事了。我們甚至給它起了個名字「Playing House」。最後我終於理解了為何年輕創業者創業時太按部就班,是因為他們長這麼大一直被訓練得要按照某種清單來做事情。想想你是怎麼樣才能進大學:劃掉課外活動,Check。
甚至在大學課程中,你們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機械得跟跑圈一樣,我不是攻擊現存的教育體制,不可避免的,學東西所經歷的這個勾清單過程就是會有那麼一點膚淺。如果試圖衡量人們的成績, 不可避免的是他們會利用各種伎倆,以至於成績無法反映他們的真實水平。我承認我大學的時候也這樣,實際上有條建議可以幫你們拿到好分數。我發現在每個課程裡,都只有20到30個概念適合做好的考試問題。所以我的學習技巧不是掌握課程材料,而是試著猜測考試會是什麼樣事先了解答案。對我來說考試不是測驗時會不會考題的答案,而是測驗些問題會出現在考試裡,對吧。所以一入考場我就知道我能拿什麼分數了。走進考場看看考題就知道我能答對多少了,這個道理大多數課程都適用,尤其是CS課。我記得Automata理論關於Automata理論只有很少幾個問題可問。
所以對他們在玩這些遊戲表現的這麼厲害就不出奇了,畢竟都被訓練了那麼久嘛。年輕創業者創業的首個衝動就是尋找通關遊戲的小把式,創業有什麼外掛的方法哪些事情是在這個技巧清單上的。他們總是想知道,衡量創業的一個標準就是籌資又一個新手錯誤,他們想知道有什麼技巧來說服投資者乖乖送錢?我們每一次都會回答說服投資者最好的方式,是經營一個實際上運營不錯的公司,不斷成長增長。然後簡單的如實告訴投資者我有一個不錯的公司你投嗎?
然後他們就問:好,所以迅速增長的技巧是什麼?「Growth Hacks 」這個詞的存在更讓事情變得更誇張。你如果聽說誰談到 Growth Hacks,自動翻譯成「狗屎」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說讓初創公司增長,就是做讓用戶真正喜愛的東西,然後跟他們講。這就是你要做的,這就是 Growth Hacks。
YC合夥人和創業者的許多對話,都從創業者說「我該如何…」開始。而合夥人的回答通常從「只要(just)」開始。「為什麼他們把事情搞得那麼複雜?」Why do 困惑多年後我終於意識到,他們多年的訓練讓他們下意識去玩小伎倆。』
======= 分隔線 =======
看到這段讓我很有感,說中台灣人創業或做事的 Pattern。
台灣人很會讀書,要說是學霸也不為過,而且我們甚至花了 20 年的人生被訓練在一門技巧上「考試猜題」。所謂學習,台灣人定義為:「考試拿高分」,而忽略了上學原始的目的:「掌握一門知識」。
考試的技巧,甚至不是比答題技巧,而是比「猜題技巧」。你考前準備的是這門學科要學的東西嗎?不,你準備的是「猜哪些題目會考」,然後答出來。
人生花了二十年在上面,而且是特別從小就這樣。你會誤以為人生的一切就是這樣運作的。只要「猜中哪些題目會考」並且「答出正確答案」了。一切就會如你腦袋當中想的,自然發生。
做事也是這樣,不是去思考怎樣把事情做好,而是去學那些「讓你看起來感覺可以做好」的 Trick。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社會難以出能人,難以有深厚的產業基礎。
因為每個人都認為 Hack 就可以得冠軍。只要猜題,只要上補習班,只要抄那些人家厲害的點。猜題,然後填答案。一切就能水到渠成。
但,世界卻不是這樣運轉的。完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