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樣的客戶才是你理想中的客戶?

Published on:

最近在讀 LessEverything 出版的 Don’t Let Your Business Run You.,裡面的許多觀點竟然與自己過去一年的經驗不謀而合。

最近也把這本書推薦給一些在作 Consultancy 的朋友,希望能幫上他們一點忙…

LessEverything 列舉了以下五種他們遇過的客戶(第一章的內容):

  • The Price Shopper

  • The Uneducated Shopper

  • The Educated Buzz Word Dropper

  • The Researcher

  • The Proposal Requester (RFP)

並且建議了他們的處理方式。

The Price Shopper

一直到處比價的客戶。

因為他們不願意認真聽你的意見或者只是假裝在聽,而他們願意找你做事只是因為你便宜…

跟這種客戶打交道的經驗很差。儘量不要接..

The Uneducated Shopper

這種客戶也許只有一個 “amazing idea",其他一無所知。你很快就會發現這種客戶很好「吃」。但別這麼做。

多花一點時間了解他的需求,「教」他這個行業是怎麼運作的,因為他通常不知道這個行業是怎麼運作的,一個簡單的頁面後面要付出多少工。

大多時候,他們可以轉變成「已教育過」且「認真聆聽」的好客戶…

有些時候,這些客戶以後還可以變成好朋友,之後還可以介紹朋友…

The Educated Buzz Word Dropper

已經知道要幹嘛的客戶。他已經有個 Business Plan,他了解市場,他能夠講出一堆你想像得到的 buzz word。看起來他已經「knows everything」

但要小心,唯一可以跟這種人做生意的狀況之下,是在於他認可你的專業。

He will probably listen to you and give you the feeling that he really respects your opinions, but then (most likely), he will ignore everything you say. If you’re good at what you do (which you should be), you need to steer this ship. He will make the final decision, but it should be heavily-weighted on you.

(假裝聽你的意見,但其實鳥都不鳥。一直出一堆裝懂的天馬行空意見,鬼打牆…)

否則這種客戶會變成你最大的噩夢。

作者唯一幾次痛下決心中斷跟客戶做生意都是遇到這種人。

The Researcher

這種人有些詭異,他可能第一次見面,就想跟你套近乎,但他能講出你的生平,讓你覺得有些詭異之類的。不過這種人往往可能是你想要的客戶。

因為他們有一個特點。他們希望願意傾聽,希望你給出專業意見。

If you have to bend on price, bend on price with them. They’ll usually be so happy with you that they’ll give you referrals just to tell people they got to work with you. Whenever a client lets you do what you want, that’s a win for you, but you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take advantage. You are building something for them. This is not the time to write that awesome plug-in you’ve been wanting to release to open-source for the purpose of gaining fame. Focus on their needs and how you can help them.

The Proposal Requester (RFP)

這種人遇到能閃得越遠越好。作者在剛創業時,也遇到過這種人。然後花了大把時間幫對方寫 proposal,但還是沒拿到工作。

客戶通常會拿著你寫的 proposal 然後再去找下一家「便宜」的公司…

往往跟這種人做生意是嚴重浪費你時間。而他們通常的伎倆是「你可以幫某某大 brand 作東西耶,對你的生意大大有幫助喔!」

但通常就算你拿到工作,也是低的嚇死的人價錢….

Steve says: “Because these types have spent so much time thinking about what they want, they’ve added every feature to the RFP that you can possibly imagine and probably have used language that will limit how things are implemented, how pages are structured, how things are navigated, etc. In the end, you may have a big-name website you can point to, but it will likely be an unusable piece of crap that you’re not proud of. ‘Look what I built for the U.N.!’ you’ll say and then spend the rest of the conversation saying, ‘I know, I know, but that’s what they wanted.’”

結論

從以上五種人之中,不難看出哪一些客戶,才是理想中的客戶。

「真正願意尊重專業,並且聆聽你專業意見」的客戶。

不要因為「缺錢」或「希望從對方那邊拿到未來的好處」,就勉為其難降低標準做生意…

這往往會造成之後難以收拾的麻煩。

20 Things Rich Creative Business Owners (RCBO) do

Published on:

From LessConf Jason Blumer

  • RCB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reelancing and entrepreneurship
  • RCBO sell knowledge
  • RCBO leverage teams
  • RCBO build a brand
  • RCBO make time to think, write and learn
  • RCBO know a lot of the right people
  • RCBO recognize theire own value
  • RCBO seek out coaching and mentoring
  • RCBO constantly innovate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 RCBO take risks
  • RCBO focus on c ustomer needs
  • RCBO gain specfic knowledge
  • RCBO delegate
  • RCBO hire
  • RCBO own
  • RCBO see money as tool
  • RCBO know when to protect their time
  • RCBO don’t make emotional decisuons
  • RCBO vet their ideas with others
  • RCBO price, instead of bill

「危險訊號」?

Published on:

  • 主動「給你股份」
  • 誇口認識很多「大咖」
  • 言必稱「夥伴」
  • 「無薪」或「低薪」實習
  • 主動跟對方誇口說,你來這裡跟我一起工作,會「學到很多東西」
  • 常常看到他到處公開誇口「自己常常在幫人」,「有任何困難都可以找他沒關係」

辦出人人滿意的網路聚會之黃金三點(2013)

Published on:

經歷過 LessConf 以後我意識到 2008 年寫的這三點完全是錯的….

  1. 要有正妹

  2. 要有很棒的 wifi

  3. 要有很棒的茶點…

幹。這些完全都不需要,也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因為,這只是拿來挽救一個無聊透頂的 Conf 時才需要的必備條件….

如果你的 conference 內容非常讓人 inspiring,attendee 超容易在 tea break 時間找到新朋友,而且聊的超級開心….

真的完全不需要這三樣東西。而且參與者也完全不 care ….

看到柏強在他牆上哀號茶點有感。我才回想起來 LessConf 的飯和茶點其實很 XDDDDDD 不過酒超多的就是了,還專門請調酒師來調….

LessConf 遊記 #2

Published on:

LessConf 真的跟其他 Conf 很不一樣

1. 大會沒有 agenda 也沒有 speaker list

跟其他 conf 不同的是,大會不提供 agenda(只有一份幾點吃飯的時間表),也不提供 speaker 列表,所以你根本也不知道今年有誰會參加。帥吧….

更帥的是,大會承諾在抵達之後會給參加者一張詳細時程表(這是騙人的!!XDD)。事實上如果你不緊盯大會 Twitter,準時跟著集體行動的話,會被大會甩掉 XDDDDD

這是因為每一個時段的會場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沒有交通車(只有飯店到機場有而已),只能搭開車來參加的與會者(聽說只有他們有時間表和會場地址,因為被指派為司機XD)的便車,這時候就是臉皮程度大考驗 XD

好處是,大家一下就混熟了 LOL

2. 大會不提供 wifi

因為這次選在一個渡假村裡面,這是一個相對比較落後的渡假村,所以房間裡只有「有線網路」,wifi 只有大廳裡有。again 所以如果沒有 4G 又只帶 Air 的人只能到旅館大廳跟大家擠 XD

而第一天會場是一個劇場(應該是演話劇的),這裡沒有 wifi。第二天會場是海灘,這裡當然也沒有 wifi!

好處是,沒有網路的干擾,大家都超專心聽演講的 LOL

3. 演講 / Hangout 非常 inspiring

這個 conf 有點算是半技術(?) conference。幾乎都是技術型 Founder,而且與會者大概有 1/3 都是 Rails Developer。但有趣的是,在一般 Conference 的演講裡,你聽到的內容會是這樣的:「我家的產品成長了多少又多少,我們內部的流程工具超級酷,我們又募到了多少錢,我們家又引進多酷多酷的技術」這類已經讓人聽到耳朵長繭的內容…

相反地,你會聽到的是這些創業者的體悟經歷,從創業、開創 SMB ( Small / Medinum Bussiness 學到的各種東西到家庭/事業如何平衡的掙扎自白。

早餐、午餐、晚餐、Party 無時無刻大家都是在 Hangout。只要你敢問,大家都敢分享 XD。不只是 talk,光從聊天就能挖到不少東西。

No bullshit at all. 不會發生有人假惺惺給你一堆自己也沒作過的狗屁建議這種事。

4. 與會者都很讓人 wow,但交朋友沒有任何壓力…

這個 conf 與其他創業聚會更大的不同的是,這些 Developer / Founder 都是知道自己在幹嘛,而且有幸存活下來的勝利組(產品都是那些你平常在用而且叫的出名字的 startup 或者正在蒸蒸日上的公司…)。大家主要的目的是來「學」東西,不是取暖、也不是炫富…

wow 的程度會是這樣:有個興沖沖跑來想跟你一起面對面吃早餐的傢伙,你跟他相談甚歡後,雙方互換 Twitter 之後,你才知道,哇靠,原來他就是知名服務的誰誰誰….

(第一天跑來一起吃早餐的老兄,我還傻傻的問他是不是 Developer,他說不是。他以前是碼農,但現在他不寫 code 了,開了一家小小 DNS 公司。我回去一查才知道他是 DNSimple 的老闆 XD)

這些朋友分享的經驗都十分 pratical,而且 tips 既 smart 且第一現場。能夠直接跟這些生存下來的創業者交流經驗,learn something 的機會真的是超難得,來之前完全沒有想過有這麼大的收穫…

另外,這裡跟其他 conf 還有很大的一個不同點:在其他 conf,很多人一見面就先發名片跟你說我自己是誰誰誰,然後希望跟你認識交個朋友、做生意。但這裡不是,大家都是坐下來,簡單介紹自己的 First Name,找個話題開場就聊下去(而且不太談自己公司,都會說自己其實只是作個小生意的商人….XD)。只有你聊到意猶未盡,或者覺得這傢伙真的是值得讓人信任,雙方才會互換名片約定會後有機會作個生意或保持聯繫。

所有聚會主要的交流目的真的都是在交純朋友、交流經驗的。這種感覺真的讓人覺得很舒服沒有壓力…

LessConf 遊記 #1

Published on:

這個週末跑去參加了一個舉辦在美國的 Conference : LessConf。這個 Conference 是在幹什麼的呢?好問題,因為我也被底特律的海關入境官員問到相同的問題:「這到底是幹嘛的,我實在看不懂官網上面說的東西?」XDDD 差點被拒絕入境。

Lessconf 是一個 startup conference,從 2009 就開始舉辦了,這個 conference 在美國技術創業圈小有名氣。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很長得像夏令營的瘋狂 Conference。主辦人是 LessEverything 的 Allan 和 Steve。他們人緣有多好,從 [官網] 上看到的 Sponersor 數量與等級你就知道了…

我是大概 2010 間偶然在 Youtube 上搜尋 [DHH] 的 video 時,才發現這個 conf 的。這個 conf 從大會釋出的 過往影片去年花絮,就可以一窺瘋狂程度。創業家分享的內容幾乎都是他們沒在其他 conf 分享的主題,主持人 Steve 也會問一些超難讓人招架的問題:比如 Steve 甚至問 37signals 的 Jason,David 一直跑出去賽車和度假,你不會不爽嗎?或者直接問創業家,你到底賺了多少啊?…..XD

然後邀請到的講者也都超大牌。比如說 2009 邀請到的是 Gary Vaynerchuk from [WineLibrary.tv] 2010 Jason/Dadvid from []37signals], Peldi Guilizzoni from []Balasmiq], Chris Wanstrath from [Github],2011 年 Josh Williams from Gowalla,2012 年 Rob Walling from [Software by Rob], Noah Kagan from [Appsumo]…etc

當然這個 conf 可怕的不只是講者…是參加者 XD

這幾天一起吃飯、喝酒,或者是看到的參加者(我知道他是誰的)就有

  • Codeguard 的 Founder

  • Haml / SASS 的作者

  • UserVoice 的 Founder

  • Bluebox 的 Founder

  • Busyconf 的 Founder

  • DNSimple 的 Founder

  • Smartlingo 的 Founder

  • 鬍子比賽世界冠軍 XD

  • Customer.io 的 Founder

  • BuySellAds 的 Founder

  • Gotealeaf 的兩位講師

  • Double Your Freelancing Rate 的作者

  • 幾個 Github 工程師

  • thoughtbot 的工程師

  • heroku 的工程師

  • Codeschool 的工程師

  • …etc.

前幾年,我看到這個 Conf 時,就一直心很癢想要報名了(夢想之一)(當時在亞特蘭大舉辦),但是門票+機票對我來說,是一個天價…

今年開公司賺了一點錢,才鼓起勇氣去參加。(By the way,這是一個 invite-only 的 conference,新參加者必須背景審核才能加入,我很幸運的拿到門票了)

門票 1200 USD (含食宿)不是什麼問題。我真正拿到票的時候才覺得,好像這決定也太衝動了,有點騎虎難下(主辦人也希望我來)。

因為這次舉辦的地點在 Palama City,FL。一個偏遠度假城市,且離家接近 8000 miles 的地方…我必須要搭四班飛機(機票 1600 USD),連飛 24hr 才能到得了的地方…

不過,管他的,夢想就是要硬幹才有機會實現。我還是硬著頭皮衝了…

2012 年終的深刻反省

Published on:

決定創業是 2011 年底所醞釀的事。

現在也是 2012 年末了。也過了整整一年了。我也成功創了自己的公司。經歷了許多我曾未夢想過的事。當然也曾因為誤信誤判某些人事,讓我驚覺自己曾未注意的失誤。

這一年真是高潮迭起的驚人。創業到現在接近九個月,在事業上,我甚至做到了超過了當初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但在人生中,我也失去了一些我曾經以為是朋友的朋友。

但是要問我後悔嗎?我從未後悔做出這些決定。

因為人,畢竟是經歷過這一些才會長大,才會知道社會上的險惡。

相比創業,從前在公司上班的日子可謂單調的驚人。畢竟公司裡會有公司的行事規矩,和你每日朝夕相處的幾乎都是在同一條船上的人,上班目的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是,創業就是很大的不同了。遇到的幾乎九成九都是與你目的不同的人。甚至是跟你站在完全對立面的人。只要牽扯到買或賣,多半會遇到的狀況都是:「如何從這筆合作當中到最大的利益」。

要是忘記這一點,而降低戒心以對方與「朋友」、「伙伴」相交。很容易最後就會吃上大虧。

1. 生意就是生意,別放低戒心以對方與「朋友」、「伙伴」相交。

我想這就是我今年所犯的最嚴重錯誤之一。因為你以為自己是這一條船上的人,別人卻不一定是這樣看待你的,自己只是所謂可被利用的資產,卻不自知。

以為單純只是承包開發案件,卻被對外冠上「放棄自己的公司加入創業團隊」。

(還是之後不少朋友再次恭喜我創業,我才知道原來發生這種誤會)對這樣荒謬的事情發生,我只能無奈笑笑…。

2. 名氣與名聲是需要被珍惜的。特別是自己身為名人,更要謹慎小心。

你不會知道,別人找你來合作是為了什麼?是真心只是為了要打造產品,還只是為了希望使用你的名聲去獲取更多的利益?利用你的名聲去保證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而且更糟的事。當對方達不到這樣的目的時,往往還會因為過於害怕自己的目的被外揚,反而更極盡手段的造謠抹黑你,希望將你的形象抹到毫無可信度,如此他的版本就會被相信,這往往是很容易成功的一招。因為人們往往只相信「看起來弱勢的人」。

3. 做事需要白紙黑字的承諾。但也不可因為有了白紙黑字的承諾,就掉以輕心,因為人心與日常言行才是真的。

雖然在創業之前,已經學到教訓了。已經習慣承包任何工作,都先簽下白紙黑字。這也有可能是例外中的例外。但我也還真的第一次遇到已經甚至 150% 完成合約裡面白紙黑字承諾的任何事項。但對方向上級承諾的卻是是 450% 以上成果的誇張例子…

達不到是誰的錯呢?當然是我的錯。這的確也是我的錯。沒能從對方心急的死凹硬凹裡,及時察覺真正的目的…


這些都是商管學上的經典提醒,有關於這樣的叮嚀,我也在類似的書上看到不下數十遍。最近,又翻到類似的書上叮嚀,只能大罵自己糊塗。竟然還是因為初次創業、涉世未深,輕忽犯錯。

寫下這些年終回顧,只是為了提醒將來的自己,不要再犯這種幼稚的錯誤。畢竟我現在不再是一人飽而全家飽,而是許多人靠著吃飯了…

年輕人,自己創造好工作

Published on:

雖然 Mr. Jamie 寫的年輕人:請選第一個老闆,不要選第一份工作 那篇文章很棒。但是我的讀後感卻稍稍微不一樣。我認為不是「找第一個老闆」,也不是「找第一個工作」。

為什麼?我自己個人的經驗是,極少人很幸運,在剛出社會第一份工作或是第一個老闆。就遇到對的人。而且還有另外兩個因素:

(1) 除非你是天才,你在出社會前就有不少類似工作經歷,否則通常只有工作、公司挑你,你是很難主動去選到「你理想的工作」。

2) 好的老闆標準在新鮮人到底是什麼?是願意給你高薪?讓你可以週休三日?願意讓你上班自由研究不要求產出?還是願意幫你扛責任儘量作球給你讓你有表現機會的?我想剛出社會的人應該選的是前三、對於最後一種人可能反而認為這種老闆在壓榨你。

通常人都要比較過才能真正知道什麼是「好」。「好」的老闆、「好」的工作。

我本身第一個工作是我根本說不上有什麼大興趣或者是大熱情的工作。我是在第二個第三個工作以後才算被引爆熱情,幸運變身的。至於這些工作到底好不好。我想離鄉民的標準,真的離好可能還差很遠。

至於一路上歷任的老闆好不好,我很難一個一個去打分,我只能說當一個管理者,是非常辛苦的,無論如何你都要感謝他幫你扛了難以想像的壓力,還願意在這麼有壓力的情況下擠出空間給你表現。

哪一位我都相當感謝。

就拿我前一個老闆,現在還是好朋友的「嬸嬸」。對我來說到底是不是「好老闆」。對我來說,「是」也「不是」。有時候在勞方的角度看,嬸嬸的確是很摳….XD

但是我也非常感謝他的是,當年他願意給年輕的我有機會表現。而且如果不是他給我這麼嚴厲的限制,我不可能在資源這麼短缺,人手這麼不足的情況下,在短短一兩年間學到過這麼多的技巧,也玩出相當漂亮的成績。等於是一個殘酷實戰班,讓我在日後創業的日子裡,因為技巧純熟的關係,日子不會那麼辛苦。

在更之前的上班日子,「感覺」有「好」也有「不好」。但我想說的是那些「感覺」一點都「不重要」。我的體悟是重點你要想清楚以後想過什麼日子,去觀察這個環境有沒有辦法提供資源達到你的夢想,當務是要想辦法從這個環境裡面儘可能的學習你要的東西。

就算沒有辦法也沒關係,如果你覺得爛,那至少你可以想想將來看到這個狀況自己絕對不要這樣,或者是現在就去學解決的技巧,以後自己遇到絕不重蹈覆轍。

我以前也有遇到上班勞務不均的事情。同事打混老闆又礙於情面不處理,害得大家又忙又累又幹。我就發誓以後我絕對不要變成這樣的人。同時去找書看,以後我要是有朝能幸運當管理者,遇到這種摸魚人,我要怎麼才能明快處理?重振士氣。

資源不足也沒有關係。畢竟公司不是開慈善事業,不可能有讓你有花不完的錢去買機器去雇人,靠北老闆一點用都沒有。如果自己將來想創業的話,自己手上也不可能有太寬裕的錢,屆時條件可能更加的嚴苛。不如現在就想想該怎麼作。

我就是一路上這樣成長上來的。因為說實在,我認為大家要比「好」。到底要怎樣比?這個世界,只有爸媽會無條件對你好。其他人沒有那個義務也沒那個必要。然後這個「好」?到底標準在哪裡。

就如同最開頭講的。到底自己想要的「好」是什麼?是「順你心」還是「過得爽」。

如果你只想要找「好」。我怕你可能只會一直失望。因為這個世界,「不好」才是正常。能夠做的就是想辦法從「這些不好」找出你認為的「好」,好好收藏。或者是想辦法自己創造「好」出來。

這樣你才有辦法一直過上你想要的「好」生活,快速成長,快速到自己想要的理想國度。因為起碼這個「好」,絕對是因為你的需求得到的。不是「別人給你的」。因為「別人給你的」不合胃口自當然。過得「不好」,每天靠北自然家常便飯。

天差地遠,我想就在那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