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之旅,用全新的角度看世界

Published on:

這次去美國玩其實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Railsconf + 舊金山自由行。去了快三個禮拜。花了超過 100K(我爸媽看到這個數字應該會抓狂…)。但要我說,這錢花的真的超值得!

首先去 Railsconf 這件事,讓我開了不少眼界。能看到人家專業的 Conf 是怎樣舉辦的。神人是怎樣挑講題的。講者和大會的視野…etc. 關於這部分我有寫了三篇文章。

緊接著去 Railsconf 之後是兩週的 舊金山 / 灣區 自由行。這是目前還沒有寫出來的部分。

我真的推薦大家有生之年要去進行一次這樣的旅行。如果你正在作網路業更要去看看,可以徹底改變你看待事情的角度。

大家可能會以為我這兩週停留在舊金山一定馬不停蹄的拜訪了不少網路公司或者 meetup。其實數量真的還好而已,想去的都有去到這樣。我的重點比較擺在專心玩 + 體驗美國生活。

我這兩週主要的生活是這樣的:下午五點以前就集中在舊金山和北加州亂逛。晚上六點到八點挑一個 local meetup 參加。九點多回旅館再準備明天的行程。就這樣隨性玩了兩週。

隨性行程:金門國家公園騎車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天的行程是 搭公車 & 健行 => 去舊金山金門國家公園騎 Segway => 騎完在公園買個熱狗當午餐,然後躺在草地上睡午覺 => 下午租腳踏車逛整個國家公園。

(這是在台灣你根本認為我絕對不可能去做的事)

但是,我真的這樣幹了。而且,當天結束我竟然產生一個幻想,我以後想搬來舊金山上班。然後我每個週末要來金門國家公園慢跑 / 騎腳踏車。

隨性行程:Palo Alto Hacker 之城

在舊金山我還有兩次遠行的經驗,一次是搭 Caltrain 去 Palo Alto 找朋友,一次是搭 Caltrain 到 Hillstale 跟朋友聚餐。

Palo Alto 不愧是 Hacker 之城,讓我驚訝的是不同於舊金山的喧鬧,Palo Alto 的路上相當安靜。咖啡廳 / 茶店 相當密集。咖啡廳的規模並不是台灣那種小咖啡廳,硬塞 40 人就會爆棚的小店。路上看到的幾間都是可以輕鬆至少 60 人以上 meetup 規模。在咖啡廳的用戶不少拿著 Macbook 正在 ….."do something"

Caltrain 是容許帶腳踏車的,所以在 Palo Alto 站不少乘客是帶著腳踏車過來逛的。

這又讓我產生了另一個幻覺:週末帶腳踏車去一個寧靜小城亂逛 / 寫 code 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Local Meetup : 技術 Talk 與 Bootstraper Breakfast

在舊金山有兩個 meetup 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 Airbnb 舉辦的技術 Talk,主講者是 Yehuda Katz。一個是在 meetup.com 上面看到的 Bootstraper Breakfast。

Airbnb 的 talk 是每個週三都會邀請技術講者來公司演講,演講是對外開放的。6:00 - 8:00。6:00 到場並不會馬上開始演講,公司會招待大家吃飯喝酒!(沒錯,啤酒喝到飽 XD)。Airbnb 有自己的廚房,老實說看完這個廚房,你就會覺得 Cookpad 日本廚房真的不算什麼…

技術 Talk 完,公司職員會帶大家 Airbnb tour 一圈。

Bootstraper Breakfast 是每個月第一個週三的一個早餐會,歡迎 entrepreneur / wantrepreneur 參加。逛舊金山這個大觀園,我當然什麼都想參加。於是也報名參加了。參與者成分很特別,其實不只是這兩種人會參加,竟然還有科技律師、自由藝術工作者參加。大概十來位。有主持人會負責 host 和開場。中間可能會挑兩個主要主題大家分享。像這次的主題就是 partnership,律師提供的。他說他連續創業也很久了,也跟人合夥不少次,但是他觀察到「合夥」這件事,其實也很微妙。你認為兩個不搭嘎不可能走在一起的人,創業之後卻是天作之合。被認為是絕佳組合的人,合夥不久卻迅速分開。這件事好像沒有絕對,他想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經驗。如何挑選好夥伴,有哪些技巧鑑定一開始就有問題的夥伴。主導權如何控制。

這個主題迅速就掀起討論熱潮,大家七嘴八舌的分享自己經驗,好不熱絡。

雖然只有短短 1.5hr ,卻學到不少東西。bullshit 的東西也不多。幾乎在場都是實戰者。

Speical Meetup : Developer Employe Speed Dating

還有兩個 meetup 我最後排不下時間去參加的是 “developer employer speed dating " 和 “Women 2.0 Founder Friday" 。也都還算有意思的。

讓我覺得相當有趣的是 developer employer speed dating,可惜最後與 Airbnb 活動衝突最後沒去。這個活動是當地人力公司舉辦的。雇主要付參加費 150-200 美金。Developer 不用付錢。

活動中每對坐下來談 5 分鐘,總共談 15 輪。當然不只這短短 5 分鐘的接觸,會後中意的大家也可以談到爽。

我覺得這是很棒的點子。在台灣很多人面臨找不到 developer 的問題,然後 developer 也有去哪裡上班像是賭博的感覺。

要是台灣能有這種活動,我猜 RD 人力市場有可能會大洗牌 ….XD

雲端自助旅行:各式疑難雜症都有 App

舊金山這段行程,真的非常自助。

我想這也是在網路蓬勃和 App 爆發的這幾年間,我才有辦法進行這麼隨性的行程吧。

還記得去年我第一次獨自到香港自助旅行,我媽媽很擔心我這個生活圈狹小的阿宅自己跑去出玩會出事,不懂照顧自己。我爸冷冷的跟我媽說:以前我們用地圖,人家他們現在用 手機 Google Map 和網路….

這也是這趟行程的如實寫照,我的機票用 priceline 訂,旅行社用 hotels.com 去 book。聚會 用 meetup / plancast 找。肚子餓了用 Yelp 找餐廳。迷路了用 Google Map 和 muni 的 iphone app 定位搭車。

訂 segway 我用 iphone webpage 秀我的 reservation。(他們竟然用 ipad 管 reservation,安全協議的簽名也是要我簽在 ipad 上,讓我大吃一驚)。吃飯用 yelp 搜尋一下然後在裡面按下 opentable 的 reservation 按鈕,時間和電話輸進去一次搞定,便利到讓我錯愕。訂位不就是要這樣搞嗎?

租腳踏車我用 square 刷卡付錢!

太多太多事情我說都說不完了。

洗淨在網路上的煩躁感

真要說這趟行程我最大的收穫,根本不是到底最後拜訪了幾間公司,在 forthsquare 打了幾道卡,搜刮了多少公司 T-shirt 紀念品,在多少知名景點拍照!

說真的旅行的意義根本不在那裡。這就跟拍照的道理一樣,有些人去景點就是忙著拍照,取點。然後匆匆趕往下一區。根本忘記重點其實是要好好欣賞當前的美色,那不是回來沖洗的照片能給你的感動與回憶。

我在這趟行程收穫最大的是,如何在舊金山學習像個當地人、當地網路族過生活!我得到很多啟發。

在台灣我一直覺得這個圈子幾件事讓我覺得很煩躁。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世界上都是這樣看待這些事。在這趟旅程前我也對這些問題沒有定案,好像在台灣你一定會遇到這些情形:

  1. 創業一定要得到大筆的創投資金看起來才算「成功」

  2. 創業點子一定要屌(詭異? 反正就要與眾不同,即便其實有時候 useless )。

  3. 不知道要做什麼那就抄現在最紅? 或者馬上而且看起來有錢賺的。(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堆 pinterest 流 / 穿搭 / kickstarter-like / 照片掃描 / 電子出版平台 )

  4. startup 一定要爆肝 / RD 一定至少要朝十晚七

  5. meetup 只限技術類

  6. 創業聚會裡面充滿著 嘴泡人 / 只有點子但找不到 RD 者。

在美國的短短兩週我 看到 / 得到這些感想

  1. startup / RD 不一定要過這種爆肝生活

  2. 每天有各式各樣的 meetup ,在 meetup 間大家互相幫助對方。

  3. 不少不懂技術的人有辦法 bootstrap 幫自己脫離沒有 RD 的困擾。大家是 focus 如何藉由線上服務如何有效拓展線下業務。而不是幻想發包做了一個超屌網站,魔法自動發生。

  4. 創業 / 網站點子都非常實際,focus 在解決實際的問題,改變這個社會,並且賺到錢。

  5. 不少網站用途都非常生活化,而且 alexa 指標都很高,而且他們都算蠻賺錢的。只是沒人在報導…..

每個人都專注的在做自己的業務。把自己做到最好,幫助到別人,也賺到錢。

而不是擠著某幾個項目做到爛。擠在某一些競賽拿到錢拿到獎項忙著作創投喜歡的項目。這些都背離創業的本意了。

一趟旅行下來,讓我心境寧靜不少。再多的網路新聞現在都很難把我的心情勾翻掉,報導看過就是笑笑而已。

如果你正在從事網路業,內心很煩躁。我真的推薦你放自己兩個禮拜假去舊金山亂玩,很多看法和觀點不是只看網路報導和書籍就有辦法體悟。親身浸淫在那個環境,才辦法開啟人生面前另一扇窗…

有時候只能笑笑就好

Published on:

這幾天心情真是心情洗了個三溫暖。甚至有點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感覺。

這整個月,一直在努力衝刺公司,甚至還談了幾個不錯的案子,如果都順利成案,公司應該會有相當不錯的現金循環,正當覺得自己公司正如自己想像的步上很健康的正向軌道時。

不知道什麼原因,合作夥伴突然說他不適應這樣的合作方式,想要離開。離開原因也是讓我摸不著頭緒的是「他覺得我實際單飛比較好」。實際原因我真的並不清楚,也許是他這一個月以來並不適應這樣的生活吧。

對於他這樣的看法,我當然覺得丈二摸不著頭腦,但還是接受了。公司狀況還算不錯,所以當時夥伴跟我也是希望共同繼續執行雙方合作的案子。雙方保持低調。若沒特別的狀況,他也不會特別說明。

不過一天之後,他再次 ping 我,突然表示希望跟我在任何方面包括財務方面都切得乾淨清楚(中止合約,退還發票..etc)。所以將會停止與我的一切合作。這當然把我們目前進行中所有已簽約和未簽約的合作案,通通毀得一乾二淨了。

我當然非常的錯愕,不過在震驚當下,我還是冷靜的直接接受了。畢竟雙方合夥並沒有簽署任何的意象合約。爭吵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當然我知道接受了這樣單方面的安排,對自己很不利(比如說原本預計要有的收入來源,正在合作的客戶,即將要簽約的客戶方面的交代)。但也只是認了。

我只是震驚,和懊悔當初沒有以更白紙黑字的方式執行雙方的合作關係。但我認為這也大概都是我沒有深思的錯吧。

我認為是專業的合作,就應該要有專業的結束方式吧。所以在這過程中,我也沒有多說一句話。對於為何與前天所說的作法不一致,我也不想多問,尊重他的安排,甚至還告訴他,我尊重你的任何決定,就算你不想保密我們不再合夥也沒關係。

從提出離開到清帳結束也不過短短的兩天(週六、週日)的時間。

我沒有心思想太多其他有的沒的,因為最主要的任務還是要趕快先去處理現在手頭上合作的客戶,說明變動,並且對帶來的困擾致上歉意。我想這也是我唯一手頭上要緊的事。

接下來的就是再去認真洽談其他的客戶而已。

事情結束以後(我以為),我也一直在問自己,自己犯了什麼錯。為什麼努力經營公司,為公司談進也不錯的案子,但會得到這樣有點難看的結局。

而一直在專業上搭配不錯的的合夥人,為什麼一夕之間突然變成我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這有點像打了我寫的這篇文章不要選「陌生人」當公司的合夥人 響亮的一巴掌。

我也暫時沒有答案。

既然事情發生了,雖然很難過突然間無緣無故喪失一個朋友,和公司一大筆現金流,我也不能再多說什麼。

專業的結合也就專業的結束吧。只能覺得自己以後跟人合作交往,真的要更加的小心才行。畢竟自己也有不小的名氣,任何事情處理的一不專業謹慎就是引火燒身。

禮拜一二原本是想大睡一場的。現在的我只想要一片寧靜,然後再重新出發而已。任何事我都不想多說什麼,不然也只是傷害了他也傷害我而已。畢竟我們是和平分手。戰爭沒有任何意義。

於是我也什麼後續動作。沒想到昨天晚上(週二)令我錯愕的事情又發生了。

合作夥伴突然間又是在社群網路上主動發「澄清文」,強調我們分手了。一邊又狂 ping 我。因為禮拜三早上我還需要拜訪廠商,有重要公事要進行,必須早睡,所以並沒有予以理會。

結果今天(週三)早上又傳來一篇「分手聲明書」,強調是因為我採取行動了,所以他要保護自己。

這樣的舉措又再度讓我感到錯愕。

我所作的從頭到尾只有 understand it, take it, move on …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天我原本很難過心情很 down,但看完今天幾遍所謂的「分手聲明書」,我突然笑了。

我想我唯一作錯的就是遇到很不專業的人。就只有這樣而已。

遇到這種事,有時候只能笑笑而已。作不了太多事的 :)

就當用錢買個教訓吧。

Startup 致命的七宗罪

Published on:

整理自 Inc 7 Deadly Sins of Start-ups

1. Pick the wrong market

選錯市場。寧願選一個可以容納很多贏家的的大市場,選一個可以夠好的市場能夠容忍你種種營運上的失誤。也不要選到一個錯誤市場,結果每個機會變是致命的子彈。

2.Choose the wrong co-founder

不是朋友就一定可以一起工作。也不要因為只是 skill set 相補就決定一起做生意。

要找對方的長處剛好是你的長處,你的長處剛好可以補他的短處的人。

3.Wait too long to launch

唯一得知你的東西會不會有人買的方式,是僅快直接找到真實的顧客,問他願不願意買單。 而不是窩在房間裡組織一個嚴密的藍圖。

4.Spend too much too soon

大多數 startup 倒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花光所有的錢了。

最快花光錢的方式,就是擴張過速。

如果你正在銷售一個產品,別在第一個 Sales 的業績超過他的年薪兩倍之前雇用第二個 Sales。別太過野心躁進的行銷,直到有人真的買你的產品。

5.Hire the wrong people

很多公司狂填位子只是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趕快「前進」到去作他們認為更重要的事。

但「雇人」不應該只是一個 Todo List 上的任務。而是這間公司的命脈。

公司最重要的雇用是頭 20 個僱員。他們是這間公司的靈魂。會決定後面的新人的調調。

如果他們很棒,後面的人就會很棒。如果他們很爛,後面的人也很很爛。

6.Don’t fire the wrong people

Startup 當然也有可能雇用錯人。但這不要緊,真正要緊的是,發現不對,你得趕快開除他們。在他們繼續雇用更多錯誤的人進來毀掉你的公司之前阻止這件事。

公司沒有多的錢和時間可以給這些人浪費…

7.Ignore your gut

如果你的直覺告訴你,一個潛在候選人,似乎不那麼適合,那麼就別雇用他。

如果你的直覺告訴你,一個投資人可能會毀了你的生意,別收他的錢…

開公司,一切都是數學...

Published on:

最近跟一位幫過我不少忙,本身也非常精通財務和公司擴展的前輩見面聊了一下。向他請教了一些 SMB ( small & medinum bussiness) 經營成長的問題,學到不少東西。他教我如何客觀理性的用數學模型去算事業擴張轉型的里程碑和中間會遇到的損益。

打通我之前土法煉鋼中遇到的一些關卡,蠻有收穫的。記錄一下我聽完的感想。

適時補人

一直作打錢工是無法長久的。一定要在適當的時機補進新人。但是補人的時間點和帳上的損益平衡,會讓你無法勇敢做出補人這樣的決策。基本上何時補人還是看自己公司運營的狀況找時間點。但是戰力的平衡表可以這樣去算:

假設一間公司有兩個 Founder。Founder A 和 Founder B 都是超人,所以他們戰力都是 3 。 所以公司有 3+3 個單位的戰力。而 A 是總經理。

第一次補人

這時候公司現金開始負擔得起請人,假設他們運氣好,請到一個新人,戰力是常人的 1.5 倍。 可以把 A 其中的 1 份開發力擔掉,

於是公司開發戰力變成 (3-1) + 3 + 1.5 = 6.5 。

此時公司多支出了一個人薪水,但戰力只增加 0.5,看起來很不划算。

第二次補人

這次是補 B,運氣又好,請到一個新人,戰力是常人的 1.5 倍。

於是公司開發戰力變成 (3-1) + (3-1) + 1.5 + 1.5 = 7 。

此時公司多支出了兩個人薪水,但總體戰力只增加 1,看起來很不划算。

第三次補人

這次是補 A,運氣又超好,請到一個新人,戰力是常人的 1.5 倍。

於是公司開發戰力變成 (3-2) + (3-1) + 1.5 + 1.5 + 1.5 = 7.5。

此時公司多支出了三個人薪水,但戰力只增加 1.5,看起來很不划算。

補員工真正的意義:有時間去開發能夠自動賺錢的產品

乍看之下,公司補了三個人,但是淨利開始掉。這樣作是對的嗎?

其實這才是正確的決定,因為一間公司最值錢的就是 Founder,Founder 厲害的不只是他原先的開發換錢能力。 能夠開公司的多半有自己有除了開發以外的長處。比如說談判、管理、財務、經營、新產品開發、行銷…

但員工就只是員工而已,你給他們多少錢,他們做好分內的事,That’s all。

但補員工最大的意義在於讓實際經營者有空去「經營」這家公司,去「開發」會自動賺錢的產品。 而不是一直用勞力去換取金錢。

這才是讓一家公司能夠成長的關鍵

一間公司如果是一直用換錢這樣的思維經營,老實說作不長久。因為這樣的風險很高,哪天某個人受傷或不想幹了,獲利能力就會受到傷害。再來是,沒有人有熱情一直作用勞務賺錢的生意,就算是當初的 Founder,剛開始戰力是 3,久了也會掉到 2 ,甚至是 1。而員工更現實,大概是熱情開始掉到 0.5 了就會離職了。

唯一讓員工能夠有動力繼續服務下去的關鍵是,這家公司是賺錢的,是有產品的,是有希望的。他能夠參與,甚至從當中得利,這樣他就會有動機繼續待著。而任何一個員工的離職,就算公司的 SOP 做得再怎麼好,整體戰力還是會受到動盪損傷。

所以關鍵就是,何時公司可以轉型成自動賺錢型公司。


一般用勞務賺錢一邊作產品適當嗎?

No。理由是,勞務和產品所需要的 effort 是完全兩回事。

勞務通常交付作品就好了,沒有什麼任何隱藏的風險。所以他在你的 Calendar 上就是 1:1 很單純。

但是作產品不能只採計開發所需要的時間與戰力,背後隱藏了 Operation, Marketing , Sales, After Support。所以這些東西一旦追加上去,有很大的可能你的 Calendar 會大爆炸。

之前之所以要補人的理由,就是要讓 Founder 越閒越好。因為 Founder 才會有能力,去經營管理這家公司,去拯救危機,必要時還當超人用。

但如果把 Calendar 都擠到爆炸了,那這間公司無時無刻就會陷入失火狀態。管理者每天的工作就是變救火,這對經營一個公司是非常不健康的。

消防理論

前輩並舉了一個例子,消防火災的例子:

爛的管理者多半自己是消防大隊長,他每天就是忙著救火。更糟糕的是:他會做的事,就是會把他下面可以用的幹部「都想」變成消防大隊長,在各鄉鎮裡面廣設消防局。

然後從此天真的就覺得以後就不會因為失火而損失慘重了。

但這是減少火災機率發生的重點嗎?不是啊。重點是你要教育民眾有防火意識,而不是到處蓋消防局。

另外,最糟糕的一點是你希望到處把員工變成「消防大隊長」這件事情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賺錢打工的員工當然是很現實的,有辦法當消防大隊長的人超值錢。除非你是 Founder,或是重臣,你才會 enjoy 。一般員工,等到他有能力「覺得」自己(被陷害)當消防大隊長的時候,又沒有得到應有的 pay 或職務調整時,他會選擇的不是留下來,而是跑路………

永遠要預留時間與空間救火

所以 No。千萬別讓你的公司有機會失火。即使失火了,你也要有時間和能力救火。補員工的作用就在於讓經營者能夠喘口氣,有空閒的時間想,公司未來可以會長什麼樣子。

而就算我們用盡了策略閃得掉人禍,這世界上還有天災,不一定躲得掉。但重點是當這件事發生時,經營者有沒有餘力去處理。

你當然可以一般用勞務賺錢一邊作產品。但是請注意公司內的 Calendar 與人力安排。不要自己玩到爆炸。


何時收投資者的錢?

開公司的錢最好儘量都是你的錢,不要是別人的。如果你缺錢可以去跟銀行借錢。

因為這世界上其實到處都是錢(好吧,其實我不能保證你看得到這件事)。所以重點在於,你要收誰的錢?

有的錢是根本不能收的,因為有毒(負戰力)。(有一些特殊職業背景的人,拿他們的錢你會被一直干涉)

除去負戰力的錢,剩下的錢就是 0 - x 倍 正戰力。

從銀行借的錢很單純,就是 0 。

那剩下來的 x 。x 的衡量價值不在於是否能協助你度過難關。

因為前輩的建議是: 你缺錢,你應該去跟銀行借錢。

不缺錢的時候才引投資

引入投資,要你在不缺錢的時候。最好是這筆錢是有附帶效益的,比如說這筆錢的引入可以順便帶給你以下東西

  1. 產品通路

  2. marketing, brand…

  3. 技術 ..etc.

可以讓這個 x 擴增到非常大。

因為道理其實是簡單的,引入外部投資,就會讓你的原先的每股獲利變小。如果這個 x 不夠大,其實這個引入投資的動作你是大大虧本的。但是若這個 x 可以變得非常大,你的獲利也大幅增長,這樣引入投資才是有意義的。

巧妙點就在於,你要算。算獲利率,算營業額,算淨利,算營收….etc.

所以開公司,一切都是數學….

https://www.facebook.com/xdite/posts/10150770859003552 https://www.facebook.com/xdite/posts/10150770927248552 https://www.facebook.com/xdite/posts/10150771004368552

不要選「陌生人」當公司的合夥人

Published on:

我現在的合夥人 Even Wu,是我認識非常久的朋友。與他合夥,其實不只是因為我們平常在網路上嘻嘻哈哈玩得很 high 而已。事實上,我們雙方是彼此工作上最信賴的人,無論是工作品質以及態度、對生意上的不少看法都有一定以上的水準。而且我們相當能夠收下對方的專業「指正」。

我常常被其他人問到,是否可以跟他合夥創業做生意?對於這類的請求,我常常直接就拒絕掉(當然有時候是用比較委婉的理由,但還是 say no)。理由很簡單,我不「認識」他。

這麼多拒絕的對象裡面其實不乏我已經「認識」的「朋友」。為什麼這幾個單詞我要特別用「」括起來?其實,此「認識」(熟面)不等同於「認識」(信賴工作上的表現與有工作默契)。

從 0 憑空去創造一間公司,應該沒有人會跟你說這是一件簡單的事。無論是誰,都會遇到中間不僅工作工作壓力很大,經濟壓力沈重,人情與公司運轉的兩難,案子取捨的抉擇。

稍微一個巔簸,共同創辦人意見不合是很平常的事。不要說開公司了,在公司上班,同事間看彼此不爽更是家常便飯。但是在上班,你可以選擇不要這個同事辭職去。但是看共同創辦人不爽,你要怎麼辦?

也不顧著光講創業的例子,就算是一般上班在招募同事,一般的金科玉律絕對也是:「千萬別找朋友來上班」。因為可以平常可以嘻嘻哈哈一起玩,不代表這個人工作上可以跟你契合,甚至他也具有一定的工作水準以上。而找朋友來上班最慘的還是,若他表現不合預期,請走他或攤牌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風暴以及難堪。而不請他走,上班還更難過。

只有一個例外,你認識這個朋友是因為曾經跟他工作過,相信他的專業水準,請他來試看看。即便如此,也不一定準。因為人的印象和狀態是會改變的,可能以前他非常敬業,讓你留下深厚印象。但是現在的他,受過職場的腐化,工作水準比起你印象中的他差上非常多。

那選擇標準在哪裡?其實我認為還是要回歸一個由客觀水平去評定的標準,開一個公司,合夥人之間需要面對的衝撞遠比同事之間的摩擦還要來的大。不只是技能互補,我認為職業水準還要儘量齊一、熟悉彼此的脾氣,還要在關鍵時刻能夠相信對方的專業判斷。

這不是聚會上隨便打個招呼換個名片的陌生人,發現對方有著你缺的 skillset 就可以成的。

缺人作事,你可以學,你可以花錢買,你可以 hire。

但絕對不要「省錢」,在網路上亂找「陌生人」當你的合夥人。我的印象之中,還沒有人這樣成功做起一個事業的。

你根本不「認識」這個人,你怎麼敢放心,跟他一起燃燒你的生命?

你敢。我不敢。

聰明還要努力

Published on:

前陣子國中同學聚會吃飯,被同學一直虧(誇)我的成就。還開玩笑的要跟我握手看能不能吸走一些聰明?XD

我哈哈大笑。反虧他:明明從小開始都是他比我聰明,怎麼反而他現在說我比較聰明呢?

哈哈大笑的同時,我心中很清楚知道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只是當天很歡樂,我怕破壞氣氛當場不敢說…

====

我來說一個我從來沒說過的故事:很多人看我的學歷,會以為我是從谷底爬起來的。(我是文化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大學中間還因為生了大病休學了一年,所以我念了五年。)所以你會覺得我背景很不好,一定是很努力才拼到今天這樣…

這句話一半對一半錯。

其實要從小認識我的人才知道。我其實從小成績就不錯,完全不怎麼需要「認真」唸,考個第一還第二也沒什麼問題。原因其實很明顯:我身上有開外掛:我的智商 135+,還有變態等級的速讀能力(9000+/min)。

這造就了我個性裡面很不好的一面:這讓我很懶。非常懶。因為還是小屁孩的我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原來我不用「很努力」就可以輕鬆電倒別人。小時候我念明星國小,班上很競爭,我還知道要稍微努力。但了上國中一年級之後,一次段考,在完全沒什麼念書的情況下。我竟然海電第二名 40 分。那次的小甜頭,從此就毀了我。

我升上了國中的明星班。名次一直保持在中間。其實我可以再往前考,只是我不想。名次大概在這裡就好了,不會被踢出去班上應該就沒事了。如果名次太前面,以後掉了還會被老師罵被爸媽打,何必呢?

然後我也上了不錯的高中。我的個性一直沒改掉。我還是很懶,高一的段考我也是隨便考就全校前幾名,這又讓我老毛病開始犯了…原來不用很認真還是可以全校前幾名,那就隨便念就好了啊 …XD

我開始參加學校社團,隨便亂玩,玩我有興趣的東西,當時是 FreeBSD & C ( 改 BBS )。很快的功課就開始狂掉,高中沒有像國中一樣好混,隨便拉一下就可以保持在中間。很快的我的功課就沉到幾乎是高中倒數…

我爸根本不知道我出了什麼事。

那時候我也開始發現,我好像根本對唸書一點興趣都沒有,因為我不知道唸書可以幹嘛。但是寫 code 很好玩,寫 code 可以改變一點事情,於是我一直浸在那個世界裡。雖然如此,我的進步有限。因為我完全不知道怎麼才能再變強…(電腦沙漠的台中…)

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到最後我連大學都不想念了,只想要寫程式。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讀書能幫助我做什麼。只是我爸很硬的要我一定要念大學。我只好隨便考了聯考隨便填了志願,隨便的上了大學去。

這是你看到我為什麼有一個很鳥的學歷的原因。

原因很單純:因為我很懶,我有天賦但我不知上進。

===

我一直持續了這個混沌狀況很多年。也具體說不清是從什麼時候改變的。但總之我很不喜歡在不知道目標的狀況下,被迫一直往一個不知道是什麼鬼的地方努力,這樣會逼得我開自動模式隨便交差。反正我靠著自動模式真的就夠混吃混喝了….

因為長久以來,懶惰讓我打開自動模式,因為自動模式當然什麼東西都做的不怎麼好。我也想改變,但不知道怎麼改變。

直到有天去寫 Ruby on Rails,才突然間就把那一道窗打開了….

我就一直寫一直寫,寫到有一天大家開始叫我大神。其實也沒什麼訣竅,因為我一直作自己有興趣的事,所以我就很認真的作,有目的的作。我從來沒有想過就這樣把我爛到爆炸的人生,活生生的大逆轉了。(說真的,其實我覺得大學念完之後,我爸應該就放棄我了。他應該是覺得最莫名其妙的一個人,好好的一個聰明小孩,突然間毀掉自己的人生,又大逆轉回來….)

認識我很久的人,對我這一路的轉變,沒一個不覺得真是莫名其妙的。他們都在問我怎麼做到的?其實我也在問自己,到底我怎麼做到的?

我參加不少社群聚會,也很多人跑來問我要怎樣技術變強,我就說我也沒有刻意在練啊。我就是每天看東西,有趣的東西就玩,然後買很多書,也是看到有趣的就練。因為我真的覺得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休閒」!!XD

他們就用一臉錯愕的表情看著我,這樣不是很「辛苦」嗎?平常上班都累死了,為什麼下班還要作這麼多「上班」的事情。要進修的話在公司跟主管申請撥上班時間給自己進修不是很好嗎?晚上和下班不就是用來出去玩的嗎?

這樣的劇情重複了很多遍。我才發現一件很簡單的事,我在畢業後因為自己的興趣關係反而變得「很努力」,因為我本來就有小聰明,我讓這個聰明跟著所謂的「努力」跟著一起滾,滾到我無法控制的地步,而我自己完全沒感覺。

我的同學和朋友們,多數在畢業的那一天,多半就喪失了進步的動力。他們在學校一直被爸媽逼被老師逼,沒有停下來的一天,於是他們成績很好。但是在畢業後,他們幾乎就喪失前進的動能了。不是他們不努力,是他們停下來了,而且沒有動力前進。

而我只是無意間找回了我自己的動能。就是這樣而已。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其實你看商業雜誌裡面到處都是。只是以前連我自己都覺得這是胡扯。

===

我因為摔過很很大一跤,我曾經非常懶,砸掉了我一大段黃金人生。所以我知道問題在哪裡?

我想我現在知道之後,不會再犯這種錯了。

如果你也想逆轉,我會跟你說,你現在努力,真的也還不遲….

https://www.facebook.com/xdite/posts/10150751250373552 https://www.facebook.com/xdite/posts/10150751295048552

再談報價

Published on:

上次寫過一篇報價的態度。這次寫一下報價的金額衡量。

一般接案創業者不知道要怎麼報價,於是常常會報錯價。報了一個「飲鴆止渴」的價格。不做,你害怕會餓死。做了,其實這個金額讓你幾乎連一點犯錯的空間都沒有,案子一延期馬上就大虧本。

我剛出社會時,也不太會報價。老是報了很吃虧的價格。後來在公司,漸漸升上來當了主管,當了發案方,我才開始體會到報價的訣竅。

為什麼公司會把東西外包出去?

  1. 內部沒有能力作。(要 build 一個 team 費時費工)

  2. 內部做太貴。(拿高級人力去做低級事)

  3. 為了加速。(內部已經沒有開發資源,但又有既定的案子要趕)

其實從 (1) (2) 的狀況,你看得出來為什麼要外包:因為要省錢。這個錢不是要 costdown 到 as down as possible 。而是他希望稍微比自己 inhouse 做這件事便宜一點點。

也就是他心中已經有一定的既定「心目中合理」預算了。詢價的時候只是希望看誰能提供比較好的 C/P 值。

所以有專業素養的廠商,報價時也要小心,不要把自己看太低,報了一個很低的價格只為了成案。價格太低反而人家會看輕你的專業,就算成案了也會隨隨便便。做得很辛苦自然產出品質也會越來越低,大家自然最後就會拿到很糟糕的結果。

===

再來,當然也有例外。就是根本不是「合理價格」的狀況。

發案價太低:那有兩種可能性

  1. 他真的只要非常陽春的東西

  2. 他根本大外行,根本不知道做什麼東西要多少錢。他自己也是個生意大外行人。

接案價太低:那有兩種可能性

  1. 他真的只能生出非常陽春的東西

  2. 他根本大外行,根本不知道做什麼東西要多少錢。很有可能他給你的是一團根本不能用的大便。

這兩種人,幾乎都是 2 佔了 80% 以上。跟這兩種人做生意會有非常非常高的風險。

看似很便宜也未必撿得到便宜,很多東西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你以為省了其實沒有省。拿到一個很糟糕的品質….還不如當初不要發給這個人。以為有現金入帳,其實發 RD 薪水發到虧本。

總之發案與接案人的水準最好能稍稍對齊,雙方才會合作比較愉快。

So you must be careful about the “price".

===

怎樣的價格才不是「飲鴆止渴」?

well,做生意不是永遠穩賺不賠。

我剛剛說過,最理想的價格當然是比對方 inhouse 做這件事便宜一點點,你拿到最高的利潤。但你不是發案者,你不會知道底價是多少。所以你只能猜。

但還有一個方法,起碼不會讓你賠的那麼慘。很多接案者,是天真主義者,這也常發生在自己原本是員工,開開心心自己剛出來接案創業的人身上。

開公司接案跟上班完全是兩回事,公司的開銷並不是只有 「RD 薪水」而已,還包含要繳給政府的稅,租辦公室的開銷,水電網路開銷,一大堆有的沒有的開銷。

再來是還有兩個更可怕,但被大多數人疏忽掉的兩大黑洞:商討規格到簽約成案開跑的「談判等待成本」,和專案風險控制不當的「延時成本」。你家裡有養人,不管客戶會不會為這段錢買單,你的員工都要領薪水。(當然還有一種情形會發生,案子談到一半客戶不談了抽腿的沈沒成本)

你的錢要從哪裡來?

所以報價前,請精算你的成本,報價 「不等於」 領薪水啊….

https://www.facebook.com/xdite/posts/10150748993978552 https://www.facebook.com/xdite/posts/10150749018208552

不 costdown 才會不浪費,才能得到好東西

Published on:

從上一篇技能學習 的例子,我也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因為這些課,花了我很多學費,我不想隨意的浪費錢,於是我非常的重視課後練習。於是我得到很好的結果。

這也馬上讓我得出其他感想。

在我以前上班的經驗中,也常遇到搞不太清楚狀況的 PM 、業務、或者業主。他們無一例外的共通點就是「Cost Down」。一定會跟你說,他覺得你的服務太貴,他覺得你的價錢沒有帳面上的價值。(有的可能是降價話術,有的則真的是白目)。

不過雖然他們嘴巴這樣講,身體還是很誠實的纏住你。總之最後,你還是有可能被他們逼的以比較便宜的成交(公司裡面還是有人要養)。這還不算什麼。成交之後,到達付款、執行階段,多半還是會以耍小手段的方式,拖延或者凹你送其他服務。(但本著現在下場比賽就結束了的無奈心態),多半還是會勉強忍受。

這時候就會形成了一個發案者用很低廉的代價,凹了執行者作很多事情的局面。

把價格砍低,真的就會賺到嗎?

這樣想真的就太淺了。這是一個一分錢一分貨的世界,

  • 執行方:

你把人家凹得這麼兇,你覺得人家人家執行你的專案時,還會精細的執行嗎?緊急出狀況時,人家半夜還肯爬起來幫你馬上弄嗎?

  • 發案方:

除此之外,還會出現另外一種大家比較沒有注意到的現象:既然這個案子這麼便宜,執行者可以還可以一直追加和凹東西。發案的 PM 就會開始無盡的浪費這個案子的「資源」。比如說該交的東西不交,拖到延期也沒差,反正 RD 會加班等我。該開會的時候沒準備資料,會上再討論即可,會開了三四個小時大家也累得要死但沒結論。

這案子裡面什麼東西都可以拖都可以改,唯一不能拖不能改的只有上線日期,。不過沒差,因為這些東西「最後」沒 deliver 出來,「應該是」「最後負責執行者」的責任。與當初發案的 PM 無關。

結局:我想你也知道。通常這樣的案子幾乎都拖到最後「無法完成」「執行結果很差」。這不意外,因為一分錢一分貨。

因為「很便宜」「吃到飽」,所以變得沒有人 care 執行過程中重大的時間、資源損失,大家以為這些東西會被自動吸收掉。不…其實他們並沒有被吸收掉。只是延遲報應到執行結果而已。

國外的外包公司

這讓我回想起來,以前在某社上班時,公司曾經用過某國外非常大的外包公司代製過網站:他們的 hour rate 是非常驚人的。但同樣的,他們執行效率和執行結果一樣非常棒,幾乎你想的出來的工作,他們都願意幫客戶作。甚至是額外製作原本發案規格內沒有一開始就列出來的的詳細說明文件。

除了他們本身實力不錯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也是「按小時收費」。

多做事,可以多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而我們這邊的 PM,交東西且與他們開會,也是相當的積極,因為找他們來開會和做事,都是要算錢的啊…這樣的正向循環,造成了大家都很努力積極投入這個案子裡,執行結果比當初想像中的好非常多。

這是特例嗎?不是。

多數我用過外國外包公司的朋友,除非是外包到印度什麼超低廉的地方去,凡是不是吃到飽,而是照鐘點計算酬勞的公司,幾乎多數發包者最後都能拿到自己滿意的東西回來。當然,你要先付款。

這跟上一篇語言學習的狀況其實大同小異,其實這世界上,好的東西多半就有他一定的價值,而且你要取得,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你花了代價,自然就不會隨意浪費。你不隨意揮霍,認真投入,自然能正向循環到你要的良好結果。

每天練習才是變強的關鍵

Published on:

我是個還蠻愛學習新東西補充知識的人。不只買書買 PDF,有時候偶爾也會去上上專業課程補充自己的知識。

最近一年來我上過兩堂專業課程。一堂是 Owning Rails,兩天共八個小時的課程,索價大概是 400 多塊美金。折合台幣 14000 左右。一堂則是我現在在上的英文課,Mike 英文網。八週共 16 小時課程,兩萬。

對我來說其實都還不算是很能夠輕易出手的價格。


第一門的老師大有來頭,加上學費又貴。所以我上課時非常認真,上完之後還看著錄影帶跟著 Example 做了好幾次,也聽從老師的話回家看 Rails Framework 的原始碼。這樣一輪下來,我的 Rails 功力果然大有進步。

第二門的老師當初是在 FB 上看到的,他在 Youtube 上有很多不錯的英文教學帶,教台灣人能夠念出正確的美國腔發音。不過搜尋了一下,他在臉書上似乎是首次開班,關於這個老師,網路上也沒有找到太多的中文評價。所以當初在報名時,其實猶豫了非常久。

考慮到我實在想要修掉我自己念英文的台灣腔,並且以後想要多跟世界各國的其他開發者交流,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報名了(感謝我老闆發給我不錯的年終獎金)。

Mike 老師上課的方法跟其他以前補習班的上課方式不太一樣。除了內容是教 IPA 音標之外,上課我們花最多的時間就是「讀句子」、「讀英文讀本」、「修發音」。其實上完第一堂課有點失望,心裡想「蛤,這樣而已喔…T_T」。不過下課後,老師出了一疊讓人錯愕的作業。

  • 回家聽寫老師發的講義的幾百個句子

  • 念出老師發的講義上的句子,下次上課交給老師。(也是幾百句)

  • 讀本回家念 20 頁,並且錄下來,下次上課交給老師。(倒)

看起來有點多?(這時候我根本沒搞清楚這種份量到底是有多麼恐怖)反正我的英文聽力還算可以,講英文也只是有一些台灣腔,應該還是寫的完吧。


我的上課時間是在禮拜五,所以當初天真(蠢?)的我,猜想在禮拜二再開始寫作業,作業應該就妥當了吧。

當禮拜二晚上,第一次打開課本準備開始拼作業時,我才發現原來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我竟然最基本的連聽寫句子都寫不完。

一直狂寫,寫到手快斷掉了才寫了六頁 orz….

更別說錄句子、錄讀本。才簡單錄個四面竟然要花到我兩個小時!!!

當發現作業根本寫不完時,我都快哭了 T_T

(為什麼要花這麼久,因為基本上以前從學校學來的很多讀音根本就是錯的。而且從小老師教我們每個單字要念清楚,而且台灣人氣音特別重,音節下錯,讀起英文來整句就會非常非常的卡,變得相當難懂。所以光是要先聽完老師的錄音帶,再把自己的句子修到不會打結,念一整面不太 NG 然後勇敢的錄下去。一面就要花掉 30 分鐘…)

錯賽….

下禮拜五上課時,我很心虛的交出根本沒有寫完的功課….

然後被老師罵 T_T


慶幸的是(?),教作業時,發現我的同學們跟我一樣懶惰!XD大家一樣作業寫不完,一樣讀本都沒念…所以我們當然也都被老師罵了。老師說,他就是要用羞恥心讓我們大家回去都要記得唸書和練習。

第二次上課時,老師開始帶我們念讀本。全班輪流念,大家都念得破破爛爛,你馬上可以知道誰回家有沒有認真練習(有一個同學幾乎沒什麼口音,我馬上懷疑他幹嘛來補啊)。但總之,在讀讀本時我領悟到一個很大的教訓:不要以為回家不練沒人知道,大家都知道!!!

所以第二次回家時,我每天都在寫作業,每天都在念讀本。FB 上面有我滿滿的哀號 T_T

BUT!!即使這麼辛苦的每天都在寫作業了。我還是殘酷的發現一件事!!作業還是寫不完 T_T….四面讀本還是要錄兩個鐘頭,哭哭。但是我漸漸開始發現,念讀本的排練時間開始不需要那麼長了,起碼打結的次數低了好多。…

其實上這個班好辛苦,(因為我每天還要上班,回家都十點了,但是還要寫作業!!!!)不過因為學費兩萬塊,浪費就….

在第三次上課時,我突然間發現到一個現象:我在念讀本時,口齒開始流利了。不僅不太會打結,連看到句子我都自動知道重音和語氣強調應該下在哪裡,t、p、k 狂發時怎樣用技巧連音閃過去不撞牆。(明明課本沒標啊….)

我開始覺得神奇了,儘管老師還是一直狂電我 th 老是發錯音。

第三次回家作業,因為剛好適逢我辭職回家創業。新公司事情很多,連假四天我幾乎都在上班,所以作業幾乎也沒什麼進度!

BUT!! 我知道其他東西沒作老師不會抓到,唯獨讀本沒念,就會超丟臉當場被其他同學聽到。於是我又是抓三天前開始練讀本。

這次錄讀本,竟然超級順,都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錯藥,幾乎念一次就可以到位。一面我大概只要聽一次,念兩次,幾乎就可以抓到所有正確的連音、重點強調,接著就錄下去,平均一面只花了我五分鐘而已,簡直有如神助。我被自己嚇到了。

更可怕的是,第四次上課…我當場念讀本的順暢度,竟然比我在家錄音的水準高非常非常多。哇靠… 我終於知道老師廣告不是寫假的。即便我其實也不太知道我在幹嘛,我就是一直每天寫作業,錄音,讀讀本而已。

目前上到第四次而已。所以還有一個月的課程…我很難想像上完我的英文會變到怎樣的程度。

(寫到這裡,其實我不是要幫 Mike 老師打廣告,只是要幫後面文章鋪陳)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我就開始在想,平平是學東西,為什麼我學有些東西學的起來,有些東西卻學不起來。這兩個付費高昂的為什麼學的起來,到底差在哪裡。

很快我就得出結論:

大家都知道我 Rails 寫的不錯。這是因為我不是強迫自己天天練。而是我對寫網站很有興趣,每天下班回家我還是會儘量抽空玩新東西,玩到爆肝再所不惜。我沒有刻意在練,而是每天無意識的這樣玩新東西,無形當中其實就是一種強度非常大的練習。而且我有在練,別人沒有。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四五年。

那這兩個課程為什麼也是有效?除了老師應該都不錯之外(?)變因還有什麼?

變因就是:「因為我付了錢,不練就是把錢丟到水裡。」

老師開給我的練習單,強度之大逼得我回家也要非常認真的練習才能跟上,才不會丟臉。

而回顧所有我練不起來的東西,沒有一項是經過強大的練習之後,還搞不起來的例子。

這些練不起來的學科,無一例外的共通點就是:他們的知識取得成本相對都很低廉,既然廉價,自然就沒有得到我那麼高的重視。

最後我得到一個重大的結論:要變強就是要每天練習,就是這樣而已….

我為什麼想創業

Published on:

認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好了。

認識我比較久的朋友,相信都不會驚訝於我現在要創業這件事。事實上,「創業」一直是我出社會以來的終極目標, 只是當時的心態,跟現在已經大大的不同了。

我 2006 年大學畢業。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大學的計算機中心管全校機房。當時,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 寫寫公司要的程式,下班開開心心的寫部落格。這是一份幾乎等於準公務員的工作,可以研究自己喜歡的技術,下班 寫自己想要寫的文章,每天都很開心。

其他什麼事,我都沒有想,我甚至沒有現在網路上的年輕人這麼野心勃勃,我只想過好自己的日子。

坦白說,我也根本還不知道自己想要當什麼樣的人。我只知道這樣的生活,我還算開心。也許有一天,我會在裡面晉 升上去,變成一個小主管,變成一個大主管,最後可能開始自己公司,最後有一天退休。Anyway,對於細節我並沒 有想像,反正那時候還不是我能考慮到的事。

我在 2007 年接觸了一套技術,叫 Ruby on Rails。這套技術很神奇,能讓你瞬間做好一個網站!

當時的我會寫 PHP,但是並沒有很熟,以我的能力我只有辦法改一些些網站,寫一些表單。 但是比較複雜的大網站,我就作不出來了…加上寫 PHP 真的很燒時間,我有一大堆鬼點子,但是每次用 PHP 寫, 但是搞到最後我都每次都沒有耐心完成。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頭痛的事,所以我一直在找克服這個問題的解法,看是要換語言還是要想辦法改個性。

當時,有前輩跟我說,有套東西很神,寫東西很快,這套東西就是 Ruby on Rails。我也笨笨的,就去買了幾本書, 開始學怎麼寫。其實剛開始也不太會寫,於是又有人跟我說,寫 Rails 就是要用 Mac 才不會卡來卡去。是不是真的我根本 不知道!!但是我當時實在受夠 PHP 了。我想真正學一些厲害的東西。

我當時的月薪只有 35000。一台 Macbook 要大概 36000。我瞞著爸爸媽媽去用永旺分期(六期),買了一台我這輩子買過 最貴的電腦。(那時候我根本窮的要死,一個月拿六千塊去買電腦,加上我平常買書也買很兇,搞到我都快要吃泡麵了。但我 單純的只是下了決心我要學不一樣的技術。)

大概是我很認真的想學吧。我根本不知道 Mac 是不是跟 Rails 有直接關連,但是總之,我照著書認真練技術,下班不寫文章, 就是一直在寫程式。寫著寫著,我竟然有辦法一直亂寫出東西了,而且這東西真的是可以上線的….

真的超爽的。

(待續)

===

更爽的是,我當時無聊亂做的網站( yes..就是 2008 年很紅的 VeryXD),很受歡迎….

哇靠,OK,上班其實很無聊,作自己的網站爽多了,超多人用你的東西。還有一堆人會叫你大大,有創意的大大。 這種生活超爽的,比公務員的日子爽多了。但是寫程式漸漸佔掉我的下班時間,我都沒時間寫部落格了。 加上上班的日子比起下班的日子真是無聊太多倍了。

當時也是什麼創業風潮很紅。

好!既然我現在看起來很厲害!那我要創業!

(其實現在想起來真可怕,我只是不想要那種無聊日子而已,我根本不知道後面是什麼等著我…)

就在這個念頭燃起來沒多久之後,有次去網路上某位大大他家聖誕吃火鍋,我就順口跟他提起,我想創業這件事。 他澆了我一頭冷水:「你這東西開不成公司」。(其實也沒有很狠,也只講了這一句,但他也沒跟我說為什麼。)

我當時聽了很震驚,也很生氣。但是很快的我就冷靜了。因為我不知道我在氣什麼。他也不像看不起我的能力…

看起來應該是我太天真了。我開始研究,我到底哪裡天真?

很快的,大概因為是念數學出身的關係,我很快就分析出我哪裡很天真:

  1. 這東西要賣給誰?

  2. 誰要付錢給我?

  3. 都收不到錢,我辭職要靠什麼吃飯?

  4. 就算都不考慮錢的問題。我自己一個做的完這些網站上的 feature 嗎?

  5. 我就算 Rails 技術很厲害,但這麼多功能,看起來我自己也作不完,那可能我也要請人,請人要花 多少錢?我付的起嗎?

  6. 就算我請的起人,我管的動人嗎?我知道怎樣團隊合作嗎?如果不知道豈不是浪費錢!

  7. 我只有一個人,就算我自己寫程式,要賺錢還要跑業務。我一出去跑業務程式工作就停擺了。那怎麼辦?無論如何我都需要請業務….

  8. 業務的錢要從哪裡來??

  9. 請人到底總共要燒多少錢,開公司到底要燒多少錢?就算給我五百萬,那可以擋多久?

我發現,這些答案!我都不知道!!!

他媽的好像只是不想上班被人管作無聊的事而已…我頓時覺得我真的蠢到爆炸了。

(待續)

===

但是自從做了那個網站,並且無意間變得很受歡迎之後,像點燃了我內心一把火。我對未來有了方向:

「我想要作我喜歡做而且拿手的事。作我認為正確的決定,把每件事都做的很好。不管是公司還是網站,產品必需要是賺錢的。我作些事時必須要很開心。」

我還是想要作自己的網站,但是我很清楚知道:當時那九個問題,我都沒有答案。 這樣出去大概直接三個月就變成炮灰死超慘。

所以要創業的念頭就死掉了。我想我可能還是需要龜在現在這家公司繼續練功,練到有一天我都知道這些答案為止吧…。 那又可能也是以後的事了吧 orz

幾個月之後,因為那個網站還是繼續紅下去。所以社群前輩有另外一個大大又約我吃飯想談合作。 跟這個大大吃飯徹底震撼了我。

Why?

我在大學期間,就是一個每天都粘著鍵盤的阿宅。這位大大的文章和技術討論串我都看過,印象中我「自己覺得」我技術沒有跟他差很遠。 但是跟他聊天以後,我超級錯愕,他的程度讓我連車尾燈都看不見….

我回家以後,又再檢討我到底哪裡作錯了,我不是大學時程度沒有跟他差很多嗎? 為什麼他現在這麼強,強到連車尾燈我都看不見…..

很快的我就得出一個經驗,他有在公司上班實戰,玩過超多東西。但是我沒有…

要是我再躲在公務員的舒適窩裡面,慢慢練功練爽的話,我的程度只會被我自己學習的速度和眼界卡住。這一輩子別想翻身了。

一想到這一點,我就他媽的再也忍受不了了。

跟大大聊完天的那個禮拜五,我就辭職了。這時候我根本沒想好我下一步要怎麼走。我只知道,我再不離開這裡,我就會害死我自己。

我其實不知道我之後要做什麼?但是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對那九個問題,我沒有答案。

也許我真的太菜了,我應該去別人的創業公司上班實戰,找答案。而且這比創業更好,我找答案,別人還會付薪水給我。

(待續)

===

我在一群大大開的創業公司找到了工作,接案寫 Rails。當時大概是我最好的選擇了吧… 在裡面有非常非常多的實戰歷練,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很多我要的答案,不完美,但有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我本身自己技術上和眼界上也成長了很多。(在這裡很感謝當年收留我的大大群們)

創業公司生活好像跟我想像中的非常的不一樣,有些地方大家作對了,有些地方好像作錯了,但是我說不出來。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我要的…

我想換換環境。

於是我換到了一間被收購的所謂「成功」創業公司上班,想看看所謂「正規軍」是怎麼作戰的? 大概是在前一間公司被狠狠鍛鍊的關係吧。我在這裡算非常游刃有餘,事情都很容易完成。 (前一家公司用 Agile / Rails 操兵,也學了不少專案管理技巧)

太容易完成工作,上班就很容易無聊。我就開始看看同事們在做什麼。

這家公司網站流量非常的大,於是我在這裡學到不少 scaling 技術。但是我發現這裡雖然看起來比上一家 公司,比起前一家公司來說「正規」。但是我覺得,工作效率非常非常的低….(個人意見)

這裡不是反而有很多專業的管理階層嗎?怎麼反而會變成這樣。

於是我開始研究「為什麼?」

我回家買了很多管理書,研究為什麼。找出真正的問題,並且問自己,若我是他們,有辦法能夠做的更好嗎? 每次一看到我覺得很離譜的事情,我就回家研究,把答案找出來,把作法背下來。

我沒有帶過人,但是我想這些東西學起來,我想我有一天應該用得到。

就這樣又過了半年。

公司一個專案失火了。老闆拜託我去收那個爛攤子。這個攤子風險很高,我自己也知道。 但是我想試試看。(反正也沒想人救,大家都閃得遠遠的,老闆也坦言他自己知道炸定了,所以派我去只是 希望我用 Rails 搭個門面,讓最後看起來不要炸太慘…)

任務是在一個月之內,把一個 EC 網站做好上線,手上只有三個剛學會寫一點 Rails 的 RD。我被賦予的目標不強求 把這個人家之前做了半年但進度很低的網站做完上線,只要補洞到可以驗收門用就好。

我賭了下去把這之前學到的所有技巧用在這一仗上。每天沒日沒夜的工作,抓進度,寫程式,測試…etc. 最後我們竟然把這個網站「寫完」上線了(yes..在短短的一個月…我自己都覺得我很瘋狂很屌)

完工的那一天我知道,之前我想追求的那一堆問題中的「一個」,已經解掉大半了….

(待續)

但是我還有八個問題躺在那裡沒有答案。

多數都跟錢有關。而且我還是他媽的不知道怎麼 bootstrap 一個 bussiness。

這時候,我現在的老闆(嬸嬸)問我想不想去他那裡上班。(嬸嬸是他的綽號,因為我老是笑他很小氣,像嬸嬸) 那裡什麼都沒有!但是他想要 build 一個很大的網站。

我答應了,雖然我有些朋友笑我是白癡。因為他們說嬸嬸那裡真的什麼資源都沒有,而且他們也不熟網路,而且嬸嬸 是傳說中這個集團「最精打細算,最節儉,個性最固執,最難搞,最臭臉」的高階主管。我幹嘛好好的從集團最紅的網路公司, 跳到一個網路沙漠去幫一個惡魔賣命,不用三個月我大概就會哭著說要調回來了吧。

我不害怕。因為我知道,我已經解了九個問題中的一個答案了。我最起碼最起碼,有辦法搞起一個團隊,真真正正的把產品做出來。

我很想找到下一個能幫我付探索這八個問題的學費的公司。我更希望從這裡獲得的是:面對什麼都沒有的環境,我要怎麼自己爭到這一切, 並且把一個網站做起來….

嬸嬸要是如傳說中的這麼惡魔那更好,打敗惡魔我以後應該什麼都不會怕了。於是我就去了…

我掛了一個「經理」職銜,名為經理,但其實我底下什麼人都沒有。嬸嬸只多扔了一個所謂「專案經理」來幫我作網站,這個專案經理 會寫一些 PHP,然後我們要作整個事業處所有想要做的網站。

我們當時最大的一個網站叫 T 客邦,Alexa 排名 350。嬸嬸希望四年之內做到 Alexa 50。我說我可以。 (其實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但是我覺得有希望)

當時最慘的是,其實我有很多 head account,但嬸嬸不讓我亂用。最好是我一個人就幹出所有東西。我每天找他吵架,慢慢把資源炒出來。

在這裡做事幾乎沒什麼資源,預算只有一點點。我不以為意,我知道,要是我創業,大概也是這樣的情形。我幸運的是,這邊起碼每個月發的出薪水。 除此之外,信任、資源、機器,都要用戰功換來,燒我的肝換,有時候還要跟嬸嬸用騙的騙來….

我知道這很辛苦,但是我待過創業公司,我知道這邊其實還比創業公司壓力小多了,起碼我每天不用煩惱發薪水的錢從哪裡來。雖然每天事情 多到作不完,爆肝都做不完。

我在這裡,把我所知道的答案和學到的技巧用上了。每一個我沒有遇過的狀況,每一個我傷腦筋的狀況,我都盡力去研究怎樣解決,學習下決斷, 學習作抉擇,學習怎樣賺錢,學習怎樣騙資源,學習怎樣編預算,學習如何把做事流程標準化,學習怎樣訓練培養團隊,學習怎樣讓團隊高效率

大概是糟糕的狀況我在其他公司看多了,這裡遇到相同的狀況,我很快就知道怎樣閃避。另外我也利用這個機會,實踐一些,我認為是正確的 想法,但在之前沒有機會施展的。

很快的,不到四個月,我建立一個連鎖事業的雛形…..網站成績幾乎用跳的

就在這時候,我被傳說中發給我年薪幾百萬的 H 社挖走了。

(待續)

===

年薪雖然沒有八百萬,但是我的 offer leter 上面的薪水數字確是超過 100 萬新台幣…。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我的職稱是「資深經理」。

我的工作就是去 bootstrap 一個新的 service 。

但是很快的,我發現我不喜歡在這家公司的生活。

雖然目標是 bootstrap 一個新的 bussiness。但實質上,我真正做的東西卻不是落在這個目標上。

我是喜歡作東西做事帶團隊向前衝的人,但我在這裡做的更多是無止盡的會議以及寫 mail,以及…幹拐子搶資源。 雖然大家都很羨慕我這麼年輕就當到了一個別人要努力幾十年的位子。擁有了要奮鬥非常久才能賺到的物質水準以及生活品質。

但我清楚,我不喜歡這種生活。相信我,喜歡做事的人,真的讓他拿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大概三個月他就會發瘋的…

更何況,在 H 社上班更令人可怕和討厭的事情不是這些事,而是別人都當你中樂透,當你搖錢樹。開口閉口都是錢和勒索請客,這樣的日子過久了真的很厭煩。

所以我辭職了,回去蓋我當初沒有蓋完的城堡。

我是一個非常信守承諾而且認真的人,答應別人什麼事我都會希望我盡可能的做到。 我答應嬸嬸要做到 alexa 50,我沒有做到就走了,我對他非常愧疚。

於是我再次回去找他,希望能再把這件事完成。

能不能做到 50 我真的不知道。但是不管作不做得到,我想要知道自己的能耐。 我再花了半年多…..

嗯,我兌現了我的承諾。

雖然沒有人曾經看好過我,一秒鐘都沒有。每個人都說我說大話,每個人都說我愛吹牛,但是無論如何我作到了。 因為我很清楚我的目標是做什麼。我知道怎麼作。我知道離目標還差多遠。我知道去哪裡找到答案。我知道怎樣在公司能承受的風險內,既當創業家又當專業經理人。 即便有時候我不是那麼 100% 肯定我在做什麼。

我也知道我在這裡是為了什麼,因為我從來沒有放棄我想做的事情。我只是盡力把我能做的事情做的很好。 把事情做的很好,在事業上就很容易被人提拔,很容易順便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 包括薪水,職位,能夠參與的計畫,知名度 ..etc.)

放棄高階經理人職位,放棄高年薪,可惜嗎?我不覺得。

我不是用虛假的話術騙來這一切,這都是用我逐漸累積出來的想法和實力賺的。我不覺得創造出這些東西而學到的的這一切技能和知識,會隨著我辭職就會蒸發。

我在 2010 年 4 月加入 T 客邦,兩年後我實踐了我的承諾。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順便找到當初回答不了的九個問題的答案。

但我很清楚知道,這個事業始終不是我自己的。所以我把這個事業交還給了嬸嬸。

而我要去再作那個我 2008 年做的那一個愚蠢的夢。起碼現在,我看起來沒那麼愚蠢了。

我的新公司網址是 http://rocodev.com 。我提供專業的網站顧問諮詢服務,歡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