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資人與創業者

Published on:

我是大概 2012 年開始創業的。直到這一兩年,因為做的生意越來越大,以及投資加密貨幣的關係。漸漸開始有些錢去投項目當天使投資人,投ICO,甚至有一段時間,我的職業還是在 Review ICO 別人的設計結構。

在 Review ICO 設計結構時,大概是項目太多看到煩的關係。最後你發現很多時候根本不是在看技術,而是問題都圍繞在:

  • 項目方要籌多少?(盤子會不會太大)
  • 誰要接盤?
  • 何時上交易所?上哪個交易所?
  • 私募投資人是誰?公募參與者是哪些國家?他們如何參與你?

老實說,項目靠不靠譜。幾乎大家除了只要注意有沒有跑路風險,幾乎大家不在乎細節與項目表現,只在乎上交易所幾倍,能不能老是暴拉。

甚至有些人還會對創始人老是想做好項目不喜歡討論幣價,是「傻逼」行為,對他們很不耐煩。甚至認為項目方,如果不關心上交易所以及拉盤的問題,是業餘的,千萬別來玩。

當然,在幣圈外面的人聽來很變態不健康,但這是現實發生的簡版生態。

簡單來說,ICO 像是簡版加速扭曲版的偽天使投資。大家只對於能不能在短時間(三個月內)賺到10倍100倍有興趣,不行就換倉。

但這樣扭曲加速的立場,卻讓我開始越來越搞清楚股權世界裡,天使投資 / VC / 創業者的衝突。

技術創業者的邏輯

  • 我有一個還不錯的技術
  • 我有可能有一個可以前進的市場,可能先從本地前進
  • 我希望有人無條件無壓力的給我,天使投資款約末 50 萬美元以內。
  • 這筆錢時快用完我們才希望募 A 輪

天使投資者 / VC 的邏輯

  • 你有一個還不錯的技術,剛好我懂這個領域,所以我知道如何幫你搞大規模
  • 這個市場可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市場。(所以第一個市場甚至不能太小)
  • 天使輪失敗率過高,是 100X 或 0 的邏輯,所以不會太詳細的 dd 或壓細節
  • 但要找到下一個接盤俠,A 輪是誰接,B 輪是誰接。
  • 錢不是用完再要,而是要達成某個進度承諾,然後據此去融下一輪。

所以技術創業者往往會覺得天使 VC 老是問一些錢的事,不問技術細節的事,感到很煩很傻逼。

而天使 / VC 對於創業者,不關注公司如何成長與財務結構,也感到很煩很傻逼。

從以前看未來,未來看以前。總是讓人覺得很有趣。。。。。。

創業的時候多懂一些商業,多懂一些金融,很多時候可能很不一樣。

Rails 帶給我的人生影響

Published on:

今年會在 RailsConf 講一個 mini-keynote 還有一個 session。mini-keynote的主題是:「Rails 帶給我的人生影響」。

出社會學的第一個程式語言框架 Rails,在人生哲學上很大的影響了我。

1. Convention & Framework

造成了我學東西喜歡從 Framework 學起,能學得很快,又能把事情做好。

從 Framework 開始學起。讓我容易一開始就掌握全局觀,而且學到正確的觀念。然後對自己要深入學哪些細節能夠遊刃有餘。

2. Share knowlege framework

在 Rails 裡面,因為有很好的良好架構系統。Rails Developer 習慣將自己在多個系統裡面自己寫好的 library 抽出來包成 gem (套件),然後 opensource 給其他人使用。

在很多層面上,很多人應該也發現我有這樣的習慣:我經常性的將自己融會貫通且常用到的工具,整理放在 blog 上。

背後沒有特殊意義,單就只是一個習慣。是一個我從 developer 時代就養成的一個潛意識習慣。在 Rails 開發世界裡面大家都會這麼做的習慣。

3. Good interface for collaboration

Rails 是一個架構非常好的框架。所謂的架構非常好,是指這個架構有相當強的 "convention"。意思是有很好的命名系統以及歸類架構。

讓 Developer 可以在「能夠猜得到」的地方,找到想找的東西。協做起來很順利。

這其實也是我嚴格要求自己以及團隊成員的一個標準。永遠容易協做。交東西以及做東西有好的接口,永遠多想幾步。永遠讓人能夠猜得到,拿得到,不需要額外的折騰。

4. Write Good Documentation

Rails 生態圈的特色就是在「應該要有文件」的地方,就會出現文件。Easy to get other started.

當然這個 Framework 偉大的地方還有很多。只是 it really makes who I am.

台灣新創題目的致命傷

Published on:

這幾年繞了好幾圈發現一個台灣創業圈朋友不敢或不願面對或真的單純不知道的現實。

台灣人創業偏好幾個主題:

  1. 島內,別人在做我也要做,因為看起來別人已經賺了。
  2. 島內,別人沒在做,但別國已經在做,我可以不用想就直接抄。
  3. 島內,已經立法有規範的我才才做。

然後悶頭搞了一年多,錢燒光,才哀做不起來。。。。但這問題是一開始就能知道會有這樣結局的。

因為這裡面的邏輯是這樣的。

1. 別人在做,我也要做。自己到底有什麼獨特優勢,切入自己的市場並且真的能掙到一份利潤?

第二是要好十倍,才能幹掉第一的。硬是 me too 不可能突圍的。

2. 別國雖然做的起來。但創業公司能夠賺到錢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剛好那個 "job" 原先的 "solution" 過時了剛好在更替,而且剛好在該國或該語種有巨大需求。

再來就是網路創業公司,做軟體先天都有一個固定成本在。比如說你請 20 人軟體團隊,成本就是至少需要 200 萬以上。

但是你發展的市場 cap 一年只能做到 2000 萬。別人可能在美國是 600 萬。但他一年可能可以做 10 億台幣。

這是從開始就可以看到的事情。可能該國有舊有的 solution,但是值不值得去革那個命,是從一開始就可以看到的。

3. 立法要有規範才能作。這個命題看起來可能是政治正確的。

但是,事實上卻是錯的。所有能夠爆發性成長的新創公司,應該處的領域應該是 "灰" 的。

所謂灰的就是舊有法律有 cover 到一點,但還沒有新的法律可以完善的解釋這套系統。

因為法律是「明確制訂規則,明確定義什麼是"不能做的下限"」

那麼你要等整套系統整個生態圈都完善了才要進去。請問你要賺什麼鬼?

何況台灣法律最厲害的就是的確這生態需要一套法,然後也真的大家花了很多利器去推了那套法,結果那套法定了下去,根本就不是業界需要的,而且還會搞到一般普通人都不能玩,可能只有某金控某財團某綁標對象才能玩。

那麼到底新創空間到底在哪裡?

歸根究底:

法律規範完善,大家都在做,只限定繁體中文市場的生意注定不是 GG 就是慘哈哈。

因為要不是總市場小,就是成本過高,就是餅固定就了太多人搶。

如果自己小,就不能跟人拼 me too。其實這就是很簡單的道理。

不是愛台灣,堅持在地,台灣有潛力。三句話喊一喊就能殺出重圍。只是在騙自己而已。

一直以來台灣要面對的就是全球的競爭,而且台灣很小,很落後,競爭力很低。

只是大家假裝台灣自己就是全世界而已,自己在島裡面玩就能精神勝利。外媒提到一句就是台灣之光。

創業不是科展。

台灣為什麼養不出獨角獸

Published on:

今天看了一則新聞很有感。「台灣要養出一支獨角獸」。說這句話不僅不懂做生意,有可能還是停留在台灣自己是一個大經濟體的思維上。

所謂我們要先定義「獨角獸」是什麼。獨角獸公司是指沒上市,但公司市值達到 10 億美元的企業。

OK。如果要達到這樣的市值,需要幾種條件:

  1. 這間公司的用戶量大
  2. 這間公司的消費頻次高
  3. 這間公司的消費利潤驚人

並且,如果要從 0 到有催生出一個高成長率高營收的公司。

這間公司必須要

  1. 站在時代風口,做到第一筆機會財
  2. 做的市場,目標語言與語種與國家,必須要人口基數大(比如:中國,美國,印度,奈及利亞。等等人口至少要數億級以上)
  3. 是剛需,或者是高利潤。
  4. 必須要「人才深度夠」,才能夠組成與堆砌起一間 C-D 輪公司(至少跨國)的運轉。
  5. 因為是時代風口,該機會甚至再重新發明社會交易行為,在法律上都沒有明確規範。
  6. 明確便利交易的金融交易機制。

事實上要說出「2年內催生台灣第一家獨角獸公司」的人,甚至自己都沒有理解到台灣是一個怎麼樣的條件?

  1. 台灣本身人口少,語言(繁體中文)用量也屬弱勢。各種資訊流傳到台灣。機會不僅已經衰退了。甚至已經任何風口紅利都沒有了。進去剛好被屠殺。
  2. 台灣本身市場小,而且消費客單價也小。
  3. 台灣對於外資投資,外國高階人口移入其實非常不友善。
  4. 對於所有灰色的產業一律拒絕,甚至就算是業者態度友善。還是一律堅持綑綁利益改到四不像自立一個畸形生太才成法,一成法就大家都沒得玩。
  5. 非約定轉帳 3 萬以下。網路金流難以串接,無法形成人與人之間有效的交易。
  6. 對於跨國稅法,並沒有優惠本國交易進行,甚至造成本國商成本上更大的負擔,加大競爭難度。

而事實上台灣政府高層以及台灣多數人,一直活在自己是個大經濟體的妄想裡面。以為自己跟自己玩就能做獨角獸。或者是自己重新發明外國風口,就能做獨角獸。在自己的島裡面當島主還可以,但是說真的要出去外面競爭就呵呵了。

如果不先打碎自己的幻想世界。而沈醉在別人有,我們也要有的畸形夢裡面。

未來二十年只能繼續維持殭屍島的現狀而已。

要做獨角獸,只能與世界協作,而不是活在自己的粉紅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