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倒果為因的台灣
( 這是我從我 FB 上轉過來的,共五段連續的動態,所以這篇並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五篇文章)
這個國家發展整個從頭到尾就本末倒置。
台灣是小國,本身就不適合發展需要高度勞力密集的國家。
因為這樣就會產生當一個產業需要人力的時候,會把某一個年齡層的戰力完全壟斷。
目前台灣的科技斷層就出在於當年科技代工業把所有腦力都綁架去「代工」了。結果在這個世代能夠進行軟體的人才稀少。
而且,科技代工能賺的錢是立基於對人力的價差,也就是要賺更多錢,必須僱用更多的人才能 scale。台灣本身就沒有那麼多人可以用。
就業機會多寡本身不是重點,而是每個就業機會能產生的價值。
***
然後這個國家培育人才的軌跡也很詭異,台灣人的資質非常優異。但問題是從小培育的 pattern 以及目標竟是詭異的不求最大個人產出價值,而是在於產生出一模一樣的「產業需求人才」。
比如說「醫生」「公務員」「科技代工廠員工」。
在這過程中,青年完全無法質疑這個過程的是非對錯。
國家花了超多錢,結果好像把教育預算丟進去焚化爐裡面燃燒而已。
不願意走這條路的人,被這個社會無限的詆毀。直到 30-40 年以後自己有所成就,才會被稱之為「台灣之光」。
***
但「台灣之光」誕生背後的促成推手,幾乎都不是「台灣」貢獻的。
所謂的培育也完全不是培育,而是給訂一個考核標準,逼使需要資源的人被迫放棄原先的目標走向同一個目的地。
比如說你必須完成一個科專,你必須在某某競賽裡面得名。
而不是你做的產品對社會貢獻了多少價值,促成了什麼社會進步的機會。
讓 TEST drive 了 DESIGN。
***
結論就倒推至其實這個國家很少以來會思考前因後果。通常只會看到果,以及產生的過程,很少會去思考因。
非常擅長把大量的資源都搬去強化整套製程。
然後台灣 50 年以上都在 repeat 這個過程。沒有人能夠提出新鮮的想法,就會把製程玩到利潤盡失,甚至腐化。
政府也沒有能力引領新方向。只能不斷的耗費國家資源想辦法讓應該被淘汰的產業,無法達到標準的人存活下去。而非是安排新的出路,讓人在適當的行業工作。
***
政府只是不斷的降低標準,挹注資源讓這些人假裝沒事的繼續的走這條路。
這不叫培植,這不叫保護產業。這叫把錢丟到焚化爐進去燒。叫人民抱著該被時代淘汰的人/產業一起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