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币所的风险与经营挑战

Published on:

有很多人好奇经营币所有哪些风险与经营挑战。

之前互联网圈有一些朋友谘询我过开币所与发币的事。我给他们的回应是,能不做就不要做,还有其他更赚钱的事,没必要淌这个浑水。经营币所是一个舔刀口的生意,一般人可能经受不起。

但是很多朋友不听我劝,还是执意搞了一个币所,也发币了。等他们开始经营,才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甚至有些朋友现在已经”消失” 了。

主要写一下经营币所的几个大挑战:

1) 深度问题

第一个是深度问题。一个交易所没有深度就没有生意。在 2017 年,交易所算是一个算牛市非常赚钱的生意。因为全球交易所不算多,当时这门生意小众,技术门槛又高。

所以搭到起飞浪潮的币所,在当时能够赚非常多钱。但在 2017 年的 9/4 后,这个结构被改变了。当时大陆关闭了所有境内币所,直接导致了币安的崛起,币安的技术在当时也趋于领先(当时,只有币安的 App 算是最好用的,也真是不可思议),直接导致了币安当时一跃变成世界第一大币所。

而在币安的后续,瞬间在海外爆发了几千间币所。这在互联网界是前所未见的。一个行业再怎么火爆,也不可能瞬间涌进几千间竞品。但是,币圈就是这么神奇的地方。

后起的交易所自然就会非常辛苦。要想尽各式方法挖流量。

OTCBTC 算是一部分幸运部分实力,在 9/4 后的短暂时间窗口成为了当时少数且唯一好用的 OTC 币所。所以在当时的 OTC 界打下了很大的深度。

后续的 OTC 币所几乎很少有人能做的起来。主要真是 OTC 交易非常依靠深度与体验。与币币交易所的难度是不一样的结构。

回到币币交易。

很多人会很好奇币市里面真的有那么大的交易量吗?除了头部交易所外,其实绝大多币所是刷的。

我并没有想开同业地图炮的意思。一个币所有没有真的交易量。你只要看他冷热钱包的沈淀资金量,就可以推出一二了。coinmarketcap 上的量,只能当 “参考用”。

如果要做出深度,有两个方式:

  1. 找做市商。有的做市商会帮忙维护流动性。收费一个月几十万人民币不等,扑出对手盘。
  2. 自己创造深度。设计一系列的机制,鼓励用户转币进来刷交易量,间接制造出真实深度。

但是这个真实深度是有代价的。去年很火的交易挖矿就是这样的玩法。交易所让出部分的手续费回馈,让参与的使用者也能”分红”。这个玩法在后来的 Fcoin 时达到最高峰。

但是这样的方法,与 “传销” 一样,用法稍有一歪,就会死伤惨重。不是项目方死,就是用户死。

一开始这样玩,平台币的确能冲到顶点。但后续进场的人,币价可能会跌落一百倍以上,被套的损失惨重。

后来币民学乖了,换币民割项目方。因为这样的活动,一定是项目方先垫钱拉盘,然后再割币民。所以币民知道了,就反过来砸项目方。

去年开幕就搞交易挖矿的币所,后来甚至是最快倒闭最快跑路的。

交易所方有点良知,想长久经营的,或者是知道这件事凶险的,都坚决不碰。币安当时也被骂的很惨,但是坚决不搞。

当时在交易挖矿时,其实底下隐藏一个风暴。那就是交易所红利没有了。

币民就那么多,币圈资金又只有那么多,越来越多人进场开交易所,变成一个公地放领悲剧。

币圈经历创富传奇后,有一些致富的币民,觉得开交易所很好赚。所以想开交易所,于是又诞生了另外一个行业。卖交易所代码….。

既然开交易所不赚钱,那拿卖代码吧。想开交易所的真是超多人。当时开交易所,一套交易所代码卖你几百万几千万,是基本的行情。

而搞云交易所加盟这个闹剧也在去年达到高潮,当时甚至掀起,用嘴巴开交易所的风潮。而这股风潮的结束是以币安讽刺性的宣示要开千家加盟币所,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但是,这并没有阻拦许多人想开一个交易所的梦,很多人还是前仆后继的投入这个行业。只是没有那么高调了。

2) 币圈的经营风险

在那么多交易所会面临到的风险里面。我认为挑战难度最高的真当属于安全风险了。很多外围的人,不知道这当中水非常非常非常的深。

开一个交易所就能赚钱,真的那么简单吗?

开一个币所,并不是只请程序员开发,请一组人运营,然后高价请一个钱包工程师维护就了事。

你得请一组”安全风控团队”把关危险,否则币所倒闭是分分钟的事。

我整理一下风险:

A) 站上钱包被盗

这是最常见的情形。很多交易所的代码是买来的,或者是自己硬干的,丝毫无冷热钱包分离概念。导致 web 被入侵,钱包的钱在站上,同一组密钥就被转走。直接破产。

网上很多破产的交易所,就属于这一类的情形。

就算冷热钱包分离,有些站的热钱包,并没有定时收集集中的习惯,有时候攻破代码,钱也被直接转走了。

没有设计提币API与钱包分离的概念的团队会死的很惨。

B) 站上数据被窜改

站上代码被攻破,还有另外一个风险,就是骇客可能直接入侵数据库,直接窜改馀额,然后透过正常提币窃取资金。

没有设计资料库数据校验与提币金额风控的团队,也会遭殃。

C) 不安全的币

什么叫不安全的币呢?很多项目方的币是基于 ETH 或 EOS 发的 Token。

他们走的都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一有漏洞,就很容易酿下大祸。不是项目方倒大楣就是交易所倒大楣。

ETH 上面的风险多半是智能合约有问题,黑客可以冲假币进来,提走真币。所以损失最惨的通常是交易所。

有一阵子,交易所都强制这一类 Token 必须要经过安全团队审计,并抵押一定程度的项目保证金,才能上币。实在是大家都被这些事害怕了。

第二种是 EOS 上的 Token。去年 EOS 一上线,基于 EOS 开发的 dapp 不胜枚数。但是币圈交易所对于接入 EOS 的币,很多都是处于保留态度的原因。

原因在于 1) EOS 合约可改,交易所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反被坑。2) EOS 在 opensource,尚属于非常新的项目,质量非常不稳。可能一有漏洞,就会很惨。

我看过 EOS 上许多做 dapp 游戏的项目,没赚到钱,反而项目里面的沈淀资金反而被黑客提领一空的。

这两种情况在软件界上就是 trunk 软件上面跑 trunk 软件。风险非常高。

再来第三种,有一些多年的币,本身有一些新发现的漏洞,交易所得随时补上。没有在一两天的时间差内补上,你可能就是黑客口中的肥羊。

交易所的钱包工程师除了当财务之外,还要身兼 trunk 补丁师,日夜升级,非常辛苦。

而且这样的人非常难招聘。薪水也是天价。能够同时精通钱包,服务器,资安的工程师,非常稀少。

更不用说交给安全团队的谘询顾问费,也是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

但心痛也是得交。因为被打一次,是几千万几亿的在损失。

币安连续两年都被打掉 7000 颗比特币。像这类的情形,交易所就算有利润也被打光了。

交易一次才赚你千一手续费。被打一次直接半年一年白干了。

3) 羊毛党与欺诈与洗钱

币圈的获客成本极高。主要是币圈的用户都被教育过了,只能用钱买。前是最直接的方式。

但是每个活动有奖励,自然都会有羊毛党。拼多多就曾经被羊毛党刷到几千万的损失。

币圈也不例外。所以只是抱著买代码开交易所的人,非常危险。你可能真的不知道有什么等著你。

而我们开 OTC 交易所的,还会遇到更多风险。

最多的可能是介入币圈的金钱纠纷。

像 OTC 这一行的,早期大家还算干净。到后面很多洗黑钱的。稍微一不慎,商家就冻卡死伤惨重。

这种事得靠事先设计的可疑帐号防御机制。

还有一些是外界盗币进来,马上 OTC 卖掉转币提掉的。光帮忙处理这一类的纠纷,就占了我们风控团队很大的心力。

我们站上有八万多行代码,有至少三万行都是风控类代码。

而且我们也时常接到其他交易所被黑,希望建立黑币洗币名单的求助。币圈是 24 小时营业的网路公司,稍微不留神一分钟都可能万劫不复。

4) 合作方跑路与欺诈问题

币所的合作方多半就是项目方。早期币圈还像是正常的项目,大家顶多也是帮忙上币,促进流动。项目方也正常运行并非欺诈项目。

但到后期,很多项目方明显是传销盘,干一波就跑。或者是一个白皮书过来什么都不想签,就提上币。

还有连代码都没有,宣称要空投给所有交易所。让用户威胁交易所得上币,否则就让用户去维交易所的权。

这在 EOS Token 类最常见,早期很常发生。币所之所以态度很硬不接这一类的项目,是因为风险太大了。你都不知道空投过来,改天哪天币合约代码改了,变成项目方割币所。

诸如此类分叉币,空投币不胜枚举。都是挟用户威胁交易所。交易所之所以不接主要是几个原因:

  1. 安全性。这类空投的币,连代码都没有,更别说审计。谁接了谁死。
  2. 流动性与技术费用。BTC 有些分叉币,只是 fork 一点代码就发行。这一类的分叉币,通常需要币所开一台机器独立管理独立技术界接。一个币所的钱包工程师,很多都是一个人,多的话也顶多三个。管太多个钱包容易分心出事,更何况没有流动性的币,维护升级都是一笔大开销(不维护就准备被盗币),没有人愿意做这么赔钱又高风险的事。

5) 帐号被盗与碰瓷问题

这一类在币圈里面最经常发生。许多买币的人没有安全概念,密码使用与社群媒体一样的密码,所以一个被盗全部被盗。

做币所安全与互联网服务的安全等级不一样。你得”预先假设” 用户帐号一定会撞库被盗。要做到不只双重或者三重四重验证。而且交易所内部行为也要二重三重四重验证非可疑行为,否则一律档掉。

不然使用者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算是你币所的问题,你要负责赔。

买来的币所代码怎么可能会有这种防御机制。

上面讲完了被盗问题。使用者是无辜的情形。

碰瓷

还有一种完全反过来的情形。叫碰瓷。什么叫碰瓷呢?

币圈是一个彼此不信任的社群。前一秒你与 A 是朋友。后一秒他可能为了一颗比特币,瞬间就变成你的敌人。什么过去对话加油添醋剪接,假图假录音甲对话记录满天飞。你都不知道谁说的到底才是真的。

也因此,信用变得非常重要。

有一些用户,深知此点。会故意去碰瓷交易所与项目方。索要金钱与威胁维权或抹黑来破坏信誉。来达到”赚钱”的目的。

我们过去在处理 OTC 交易时,客服就遇到 “上百起” 类似的案件。

所以币圈的配置会很奇怪。一个交易所风控部门与客服部门会特别特别特别的大。因为如果不特别大,哪一天你莫名其妙就死了,闹死的黑死的烦死的都有。

更不用说币圈现在后期还出现了维权党。这些人不关心项目死活,清一色涌进群要求拉盘维权,否则就放黑料,各式要求都有。

目的就是为了让项目倒,赚最后一波钱。

6) 合规问题

现在世界上几乎绝大多数币所,都处于薛丁格的合规状态。

也就是这些币所既是合规的又不是合规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目前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是会发比特币牌照的。但是要求合规的条件极严。

包括但不限于:

  1. 数据库审计
  2. 安全审计
  3. 帐目审计
  4. 只能上特定的公链币
  5. 配合收税

而且通常只欢迎国民开的币所。如”日本”, “美国”。外国人不允许。

这些条件有些做得到有些做不到。特别是早期有一些上了太多 Token 的币所,可能就做不到这件事。

所以这可能也是币安在日本被拒绝发放牌照的原因之一。

再来,合规的代价非常大。因为你得请够好的团队,来符合政府的每一项要求。有一些要求不是”买代码”的币所能做到的。

但有一些有历史过往精力的”先天不符合条件” 的币所,就会直接被拒于合规门外。得另立分公司或者是并购公司才能做到这一点。

同时,有些政府要求的合规标准,其实是在现行技术上做不到也无利可图的。

所以才有薛丁格的合规一说。一个币所可能在 A 国家是合规的,在 B 国家是不合規的,还有 C 国家无规可合。

当然,开分公司的事水更深了。在牛市时,很多人兴冲冲的跑去其他国家拓点,才发现限于法币入金手段,这个国家币圈零深度的情形。

这些都是一脚踏进去才知道水深的。甚至是花了很多钱推广运营以后,才知道的事。

但不论如何,合规的代价都是必要的。因为币圈实在太混乱了。在灰色地带,无法可管,但也无法可保护你。有法是保障交易的双方。怎么都值得。

总结

关于这些话题,如果真要深入,我可以再写个几万字没问题。包括币圈生态,潜规则,交易规则,风控规则,等等等等。

写到这里。我并不是要给想要加入币圈的人一头冷水。而是开交易所与发币真的水很深。这里面只要你踏错一步,就会万劫不复,讲都讲不清楚。不是谁割谁韭菜的问题。

开一个能够长久运营的币所,远比你想像的累与危险十倍。

如果你有这样的觉悟,或者是你觉得你的本领高强,只有你割韭菜的份,没有韭菜割你的份,你还是可以尝试。

如果你是真心想加入区块链世界,并且想加入区块链底层世界的建设的打算,我会乐于给你建议。

李笑来可能是你这辈子见过最令人瞠目结舌的骗徒...

Published on:

我来说说一些往事吧。原本没打算写的。但是最近又出来看到骗子趁市场好又出来骗人,实在忍不住了。

很多事本来没必要写的。创业本来就是吃了亏,自己忍著就好。因为在创业路上本来识人不明,遇到诸多波折,如果失败被众人指责,风险自己扛也是应该的。

其实很多人好奇我过去三年的那段故事。特别跟李笑来的那段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来说说真正的李笑来是怎么样的人吧。

我先写个结论

  1. 千万不能跟李笑来合伙或将钱存进李笑来的帐户,因为在他的逻辑里,你的钱就是他的钱。不管是合伙还是你将币存到他的交易所里面。最后一定是他的。
  2. 千万不能跟李笑来合作,不管他承诺多少好处,你在他眼中就是个拿来卖的棋子钱他先圈了,但项目绝对是你搞烂的。(资金老早被他圈走,只拿1/10 出来运营,倒了就是项目负责人问题)
  3. 跟李笑来讲话千万要录音,因为他一定会录你音,而且会千方百计的剪辑成对他有利的样子
  4. 李笑来绝对不是招黑,而是无数人被他圈钱中了他的阴招,有苦说不出。甚至有些人还被他的阴狠手段威胁家人,反而搞到摸摸鼻子自己把这些料吞下去。
  5. 李笑来非常善于将自己包装成是导师的样子。当然很多人也是因为他的”善书”向善的,自然无条件相信他。就算他作恶了,一般人下意识也很难接受他是恶意的。很少人能够意识到,原来这些他是老早就计算好的。

我之所以忍这么久。是因为我一直感念李笑来当初与我的合作。没有他的介绍,我不会来北京,也不会开启后面这一切。

原本我一直以为,我跟他的合作会分,是我跟他在一些意见上的不合,而不是他一开始就蓄意要陷害我。

然而,一年多以来发生太多事情,让我逐渐看明白,当初的那些看不懂,现在全部都连起来了,才知道李笑来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合作契机,双方各是对方的书的读者与受益人

我是 2016 年来的北京,当时的合作契机是李笑来在北京想要开程序员培训学校。而我当时在台湾,也遇到了市场天花板。所以想要尝试新的市场。所以想来挑战看看。

我跟李笑来的合作机缘也是因为他多年前第一次学 Rails 的时候,他看的是我的书 Rails 101,看完书写的第一个创业作品 Newone,正是他的学习副产品。因为 Newone,世人第一次发现原来李笑来真是学得会编程的。

而我多年前时,也因为跟时间作朋友一书,学习到不少人生成长的概念。

所以因为这层关系。我对当时的”李老师”是相当有好感的。虽然我过去的中国 Ruby 程序员朋友,都隐诲的警告我李笑来是个大坑。千万不要去。但这些警告我当时并没有听进去。

因为我觉得,”人家是个比特币首富”,人家图我什么呢?总不可能图我的钱,我有什么好怕的呢?

就是这样的念头,种下了大错。我后来才发现,我还是太单纯了。

1. 原来我是被拿来圈大众钱的幌子招牌

一开始全栈营我是跟他这样合作的。由新生大学里边先垫钱,在北京先帮我把教室租起来,我从台湾带人过去运营。营收从学费里面,六四分帐。只做一期先实验看看。

一开始的第一班效果很好。但其实我不想要做第二班,因为当时做第一班以后,发现这样的成本结构与精力结构实在太累人了。这一班是做口碑的。

我得连续上课两个月,结算完扣除成本,我能分到的净收入大约只剩20万上下。(远低于我当时在台湾两个月上课的收入,而且这些都不算我的台湾员工成本)

而为了这样的线下的口碑班,我得付出超过十倍的精力。所以第一期结束后我跟李笑来提出我最多只能再做一期。否则我无法支撑接下来的运营。

“李老师” 听了大惊失色,开始疯狂骂我不能吃苦,怎么说我得撑个连续开十期。于是我说,我实在没办法这样一班一班教,两班是我体力的极限。做完得直接开线上,否则实在做不了。

于是”李老师”勉强答应了。但他看起来就是一脸我不可能做成的样子。

在上线上第二期时,出现一个怪现象,我在线下班的同学,纷纷跑来问我跟马克学园有什么关系。全栈营是不是就是马克学园。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李笑来当时创建了两个项目。一个叫”人人都能学英语”,一个叫”马克学院”。一个是学英语的,一个是学编程的。每个项目众筹融资三千万(估值三亿)。”李老师” 在介绍马克学院的时候,隐约的暗示我会是马克学园的一个老师。所以很多学员都以为 “全栈营” = “马克学院”,于是纷纷重仓投资。

我当时跑去问新生大学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他们都问这个项目跟我有什么关系。他一直闪烁的搪塞 “没事,你就挂个名”。

马克学院一直是个没落地的项目,一直在到币所时期,都还一直有人不停的问我。马克学院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全栈营到底是不是马克学院。

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回问了他们,才发现当时许多人都是这样的”错误印象”。

而甚至到了最近,马克学院的股东实在忍不住了,忍不住质疑多年来马克学院的钱到哪去了。李笑来才双手一推说,”马克新生没钱了,当中严重亏损几千万,是郑伊廷经营不善。”

我听都没听过,看都没看过这项目长怎么样,也没听说新生大学有什么动静。结果我竟然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我才发现,原来李笑来当初找我开课,根本不是徒的那点开课钱。而是拿我当个幌子开纸上公司去吸金。反正创业公司100间会倒99间。拿了所有的钱之后之,再拿出 1/10 的钱假装运营就行了。到时候公司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都是项目负责人的问题。

2. 你的钱就是他的钱,李笑来只吃钱不可能吐钱

当然,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实在不够讲道义。好歹”李老师”也带我进币圈。我怎么可以”忘恩负义”的在这里大说他的不是。

回到我的第一桶金怎么来的。其实我当时在台湾时,就已经不差钱了。起码我已经靠一路上积累的这些创业收入,财富累积到台币八位数字。

但是在中国创业,我承担很大的风险,是因为在开公司的过程中,许多运营款项是我先垫付的。到了两个月结课下来。我才能请款与拿到实际的收入。

我的资金全部被”冻结”在新生大学的帐户里面。

但是我垫款一次都是几十万人民币在垫的。所以我只好开始 “打工”。

之所以有元学习课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知识付费非常的火,流行这样比较轻的课。而且很多人也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办法学编程,想用这样的方式先”试学”。

因为元学习课结课周期短。三周我就能请款。所以我手上才有这一些资金能够的周转。

说来真的很有趣。当时在中国开课时,其实我真是很穷的。一方面是我在台湾的钱汇不进来。我只能靠在中国赚的这些收入周转。

又因为所有的钱几乎都被冻在新生大学的帐号里面,所以我只能靠”元学习”课的”打工钱”周转。

而这些打工钱,因为我要应付很多各处急用。于是我将这些打工钱的 80% 都拿去买了比特币与以太坊还有一些小币。方便流通。

结果这个阴错阳差的决定。最后导些当初购买的虚拟币,涨了几百倍。远远超过了我当时的教课收入。成了我后来事业的后备金。(说来很好笑。我跟他合伙做补习班,我没赚到钱,钱还被坑了。反而是课馀打工炒币赚的钱,远远超越我想像)

回来讲到线上全栈营。因为当时是用新生大学的名义招收的第一期,我们本来只想要招收100名学生(原本也觉得这个决定很冒险,李老师甚至反对且不置置可否),却最后招收到了500名学生,甚至是被迫关闭报名(远超承载量)。所以第一期收入是 700 多万。

因为款项太大了,所以我跟”李老师”提出,为了将这个事业持续做久做大,应该独立成立一间公司,将款项全部独立出来运用审计。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在之前线下班时候,资金周转问题实在困扰我太深了。

李老师虽然答应了,但是这个公司转移却办得非常之久。甚至久到公司虽然下来了,公司还是维持我先垫钱,从新生大学请款,而不是将这笔资金转移过来。

原因是 “当时他们操作不慎”,将这笔款项的几百万,先在新生大学”股东分红”时,”误当为盈馀”,已经先打给 “李老师” 了。”李老师”打回来不是不可以,只是操作上有很大的税务风险。希望我能继续体谅,用请款的方式。

当时我的同事催了几次,都只得到这样的回应,非常无奈。

但至少还不是请不到款,我虽然很生气,但是也只能这样。

这个情形一直到了 2017 年中,因为国家严查支付宝与对公帐户的金流关系。钱才得以回到全栈营的资金帐户里。

否则一直都是我自费垫几十万人民币,自己请款的形式。

之所以现金流没有爆掉的缘故,还是因为我当初投资的比特币赚钱了。否则我在公司是没有领工资的。所有钱都卡在李笑来那里

而我始终没有分红过。在这个项目上我没有分走一分钱过。

很多人羡慕我全栈营赚了那么多钱,实话告诉大家。我的钱全被卡在李笑来那里。一直到 OTCBTC 分手事件。当时甚至还有三四百万人民币的现金(而且是2017年的比特币狂涨时的三四百万人民币现金)卡在他那里。

能够有钱开 OTCBTC。运营资金都是烧自己的存款先垫。而不是用他的钱。他哪有钱能够给我

李笑来口口声声说我侵吞他的投资款。事实上是他侵吞公司资产先去买币了。

当时 94 事件时,他一直暗示要我裁员。我当时很不明白。当时公司收入还有五六百万人民币。为什么要我裁员。我们不是还有钱吗?

后来,隔壁的新生大学倒了。而且是瞬间倒了,几十号人瞬间裁掉,裁掉只剩下三个运营。伪装成一切没事的样子。

我从新生大学离职的愤怒同事口中听到,他们也觉得公司倒的莫名其妙,公司明明之钱开课有几百万的收入,不置于资金断裂。怎么好好的说倒就倒。

后来回想起来就是这些钱其实早就都不见了…..

3. 表面上的”好人形象”都是伪装的,实际上是阴险的诈骗传销头子。

2017 年,许多人都是因为学习成长社群,连接在一起认识学习。当然,最大的感念都是”李笑来老师”,这点我们不能否认。

很多人进入币圈,用的第一个交易所,是”李老师”开的云币交易所。当时这也是许多小白入门的第一个交易所。

因为,当时区块链世界对大家来说,都是凶猛的世界,吃钱跑路的一堆。没有什么币所是由一个区块链首富,一名英语老师所开的币所,更值得放心的。

“不作恶的币所” 这一招真是很有说服力。

“做个好人是有福气的”。

耳朵总听到这些话,”当时 “李老师” 的世界里面,我们真的都以为周遭是好人的世界。我们做的是好事,劝人向上的学习圈事业。”李老师”的主业是教育,币所只是他的”副业”

起码当时我周遭的人,都觉得 OK与火币是万恶的。

云币小是因为被打压。流量撑不住拔网线是因为被恶意竞争对手 DDoS。

直到一些事的发生。才让我开始觉得一些事情并不简单。

我当时会做 ico.info 的原因很简单。在 2017 年中时,因为比特币的疯狂暴涨,我已经财富自由了。随便一秒钟一个涨跌幅,我的数字币总资产跳动是几百万人民币在跳动。

教书说实在已经真没意思了。而且当时知识付费市场,眼看著也要饱和了。

当时李笑来正为一件事所苦,他的云币在开 ICO,屡屡被监管部门警告不得这么搞,再搞就关闭云币。他看我教书也没啥意思了。问我能不能帮他,帮他盖一个ICO专门站。把业务分开,这样监管就不会找他麻烦了。

盖网站对我来说本来就不是什么难事。我当时也不知道 ICO 有什么风险,只以为 ICO 是新型态的一种募资手段。”李老师” 是我的”恩师”,拉我一把,反正我也不太想干教育了,帮他一把也无妨。

反正做不成就当白耗一个月工,我当时也不差钱。

所以我花了 45 天的时间,跟我的同事,就干成了一个世界级的 ICO 网站。

当时李老师为了想拉我入伙,还承诺给我 5% 的股份。让我签了公司登记协议。

我当时真的只是打著帮李老师的忙而已。哪知道这开启了一系列的潘朵拉盒子。

开幕项目 PressOne 是一个当时让我与老猫昨舌的项目,当时我们都劝”李老师”不要发这个币,一是项目金额太大,一上来就要”募两亿美金”,而且”什么都没有,没有白皮书没有团队怎么能让人信服”。

但是李老师非常坚持要做。甚至我们的项目会这么早上线,提币功能都还没来得及做好,都是因为被逼著要帮他的项目上线,作为他的”生日礼物”。

所以我们只好硬著头皮干下去。本来我们也想这样不可能成的吧。

没想到当时市场实在太疯狂。就算这样离谱的项目,市场的钱还是一波一波涌进来。

当时我们每天加班上项目,在线人数过两万,在线客服一秒钟对话足足有五个之多,连刷一个小时。

但是这些项目上到我们自己会害怕。很多项目连我们自己内部人都觉得是空气项目。猫叔怎么能上。但是我们只是技术部门而已,根本没说话的馀地。

现在想起来,还好九四监管下来,禁止所有 ICO 以及关币所有币所,否则这样的速度真是会引起极大的灾难。

九四监管时,我不在国内,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当时请假过生日去了。所以刚好不在。但是,”李老师” 逃过来了。

因为监管压力太大,”李老师” 在监管前收紧的前一刻,逃到日本。并且要我别回去。

我完全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于是我只好跟李老师在东京待著。后来云币老板也来东京了。

但是因为监管部门强力要求他们回去交代,于是他们也只待了一个礼拜左右就回国。一回去就被境管了

在东京呆的时候,李老师无事可做,天天在琢磨著新项目,有点子就想要我写。其中有一个点子我印象最深刻,但是我拒绝了。

他说菲律宾传销币很多而且无法可管。所以我们应该搞一个六级传销的系统,可以做出一个超级有杀伤力的币。

我当下马上就拒绝,因为这东西实在邪恶到超乎我的想像,我本来都不知道 ico.info 做了什么错事要害整个币圈被关掉。现在还要我写出”一个传销币凶器”。

这是严重违反我价值观的产物。怎么可能。李老师一直凹我,甚至激动到坚持到我房间亲手监督画架构给我,当场要我做出来,让我压力山大

还好后来监管坚持要他回去。我也一直百般拖托。终于逃掉了这个任务。

后来很多人看到的 “candybox” 传销任务,就是这个 idea。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不意外。我当时看到的李老师可能已经 “杀红眼’,就算”正在跑路”也不忘 “创作新点子”。

我后来不知道李老师怎样摆平北京市金融局的。总之最后他没事,最后竟然似乎谈到只要退币就没事了。还俨然变成 “净化区块链代表”。

其实 ico.info 最后能退币,不是因为他够负责任扛的住。而是因为当时我们真只写完存币系统,提币功能写不完。一直加班在写。所以才说锁到 9/5 提币。

当初存户存的这些币之所以没有四散掉,还能够 refund 是个阴错阳差的巧合。

许多 ico 平台还不起,是因为早就把主流币给项目方了,无法 rollback 无法解决。

这么多阴错阳差真是万幸。否则真是真会引发一场大灾难。

当然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笑来成立了 BigOne,继续发币,只是换成 IEO,当时在 info 上的币继续在上面发上面流通……

这些币现在被称为李笑来的 “全家桶”,因为李笑来的”全家桶” 而倾家荡产的人真不在少数。

网上随便搜这些事真是一大堆。

2017 年到现在,两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开始连起来了。原来他的手法就是,先以青年导师的形象出现,出书做专栏,最大化 “影响力”,强化自己是”善良”的”比特币首富”。这个标签帮了很多忙,毕竟谁会提防 “好人” 以及 “比我有钱几百倍的人坑我”

李笑来常常感叹罗胖才是最有钱的人,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现在想来也明白了。

在李笑来的逻辑里面,所谓”信任”就能印钱。靠”信任”脚踏实地创业赚钱太慢太傻逼了。以前圈钱做一个项目圈了三千万还要花那么多法律手续搞好股东程序,还要真搞一个团队假装做事,最后因为”经营不善倒掉”,陪所有股东演戏一年真的太辛苦了。

真的还不如发个币,轻轻松松一张白皮书,就能圈一两亿美金,还什么都不用交代,每天都用嘴巴拉盘就好。

以前他圈三千万人民币还要至少拿 1/10 拿三百万做事陪演一年。现在圈一亿美金,只要拿出 100 万美金用嘴拉拉盘装个样子就好。创业要真的赚钱产生现金流。发币只要做做垃圾功能,让币民相信有潜力上涨就行。

简直是本小利多天下最好的事。

难怪李笑来会发币发上瘾。

当然后来我真是太浅了,后来才才道原来好像还有比发币更好赚的事,其他 IEO 币所好歹也是老老实实的代发结算。唯独只有 BigOne 一家是直接扣了项目方募来的币,号称要监督项目进展,把币都扣再不放。结果该项目币发了,结果甚至没拿到募来的币,所以等于还是没钱,而且项目方还要护盘,最后还被迫去融了法币A 轮。

听到这个故事我才明白所谓李笑来的 “代为保管项目方的比特币”, “监督项目使用,用多少给多少”,与当时要拿走”OTCBTC的币”去”保管投资” ,全栈营的款项 “不小心被当股东分红拨款了以后再还”,通通是一样的逻辑。

只要钱被他经手过了,你是不可能再拿回来的。总有千百个藉口拖脱。

包括比如说 Inblockchain 的基金让易理华去收钱,原本易理华以为是要真的法币进合规监管的基金,结果后来钱是直接进李笑来的私人金库合伙公司一样。易理华还被李笑来用肮脏手段威胁全家安危,只好把这件事情吞下去。

比如说投资李笑来的比特基金 300 个比特币,结果五年以后变 30 个比特币加上他发的一些垃圾币全家桶还你,号称跑赢比特币一样。

这通通都是一个逻辑。只要查帐就会被开除,被爆料威胁。

难怪许多投资圈的人都离李笑来远远的。因为太危险了。

当时我跟李笑来发生纠纷时,我本来以为是”李老师”只是生气跟我讲不清楚而已。后来许多币圈的人都来偷偷安慰我,说我不是”第一个”而是”第十几个”,只是我有能力找律师并敢把事情说出来而已。

后来更有人偷偷来跟我说,早在此之前,李笑来老早用”自己的信用”就把我 OTCBTC 项目卖了而且拿到钱,所以千方百记一直逼我把币所以及币给他要兑现。

所以才会一直缠著我。直到现在还策动群众想要逼我交出币所给他。

(有人问他为什么一直强要币所。因为币所对他来说,就是他的提款机。”你的存款” 就是”他的钱” 逻辑。)

4. 李笑来推荐的 “超越感觉” 是一本神书,也是他的洗脑攻略

李笑来当时在新生大学讲课时,推荐过两本书,其中一本书是”超越感觉”,鼓励大家要”独立思考”。我尝试著去越多过了,书中说了很多洗脑例子,让大家要辨认出来这些骗局,并且独立思考。

我当时就觉得看这本书学习独立思考,实在太难了。这里面的例子太多了,实在记不来,怎么学的会呢?

后来发生很多事之后,比如说他跟我的互撕,跟陈伟星的互撕,录音门事件,还有在币圈的传销诈骗话术,我简直叹为观止。一个人真可以睁眼说瞎话都如此地步,甚至很多人吃了哑巴亏都说不出口。

我开始思考他怎么可以这么牛逼,洗脑与策动群众到如此高深的地步。甚至他的助理都还跟我说过李笑来是个神奇的人,不论发生什么灾难性事件,李笑来都可以用他的嘴神救援回来。甚至李笑来都自我夸耀他的 Spin Doctor 功夫神乎其技。

我后来在 “超越感觉” 这本书里面又找到了答案。这本书哪是本独立思考神书,简直是 “洗脑别人教战大全集”。”史上最神洗脑武功洗脑密笈”。

“这本书是李笑来老师推荐阅读的,按照他的说法这本书是帮助他重生的书籍之一”

我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豆瓣上有这句评价了。

当时李笑来在 94 被约谈期间,一群 info 人员聚集在他家讨论收尾事宜。我无意中看到了他的书架上面的书都摆些什么。好好学习下

我以为会是区块链,技术,创业什么的。因为我以为他要认真搞个 PressOne 创业。

结果出乎我意料的,这上面一本都没有。上面的都是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 “好好说话”,”Non Fiction 文章写作” “ 心理学研究” 等等这类书。

我感到很疑惑。

现在我理解了。原来币圈赚钱认真干项目是最傻的傻子。最省力的作法,是每天写专栏,编故事印钱….

最近比特币又涨回来了。于是李笑来在干嘛呢?又再写故事推销他的新产品 “BOX” 找传销分销团队…。

当初的全家桶, 600 ETH 事件, 法币股东亏损事件,好像都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5. 李笑来最厉害的是利用人的贪欲,激发他的想像,为他所用….

在九四之后,和菜头写了一篇文章 “我所认识的李笑来”  https://mp.weixin.qq.com/s/XpwhwtITV9HLEOZ-dCRvUA 里面其实隐诲又深刻的讲了这一段。

过了一会,对方的女朋友过来道歉,承认刚才男友态度不是很好,希望李笑来能够不要计较。至于说那个肇事司机,他再也没有出现过。就这样,李笑来自始至终没有说他是谁,他的诉求是什么,他的感受和判断是什么,他只是用半小时的沉默和两句话,就成功地激发起了对方心中疯狂的想象,并且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恐惧,最终选择了退让。

我认为,这种能力才是李笑来最大的缺陷,而不是他的理想主义倾向。他通晓人性,他自己无所畏惧,他擅长操控他人的情绪,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说服别人,原因是他可以激发出人的欲望,因为他曾经无数字合身投入命运的洪流,迄今为止还依然健在。问题在于:他激发出人群心底里的欲望,需要用这种欲望改变世界,为自己争取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但是他忽略了人群的基数越大,这种爆发出来的欲望所能产生的力量也就越大,这种力量越大,也就越有可能超出他的掌控能力。就像是控制下雨就可以控制河流,但是,一旦促成了暴雨,谁都无法控制洪水。

回想起来,这段故事不是在帮李笑来说话。而是很精准的透露了李笑来当时是怎么样搞出这么大的事….

与李笑来合作过,被他坑过的人,买过他的币的人,往往在回忆往事时,无不陷入这样的懊悔之中。

这才是真正李笑来的影响力。

至于李笑来的支票会不会兑现呢?永远不会。

因为他的武器就是”让你想像” “让你自己相信” “让你栽在自己手里”

为了这份脑中的想像。你会什么都愿意做。杀到眼红。

一想再想。一想再想。奋不顾身,当你 all in 的时候,就是他收割的时候了。

不管是投资合约,不管是合作合约,落地时基本上绝对不会是当初的那个样。

钱,股份,通通不会是你的。(全栈营我不仅没赚到钱,当时公司的钱还全部被他坑了。info 做之前说我有股份,我的股份也被换到不见了,出事还推说要我扛。info 的开销还要我先垫,差点请不出款。OTCBTC 是我要做的。刚做时还发声明跟他没关系。做起来之后不仅强要还想偷卖,甚至到至今还想强要。)

其他人跟他合作过的也都差不多都是类似情形。我真听过不少….能全身而退的真的很少。甚至他的法币项目,都换成无辜的法人了。出事他一点责任都没有。

你投了他的项目,莫名其妙一改再改,再改到最后这个项目最后就消失了。你买了他的 Big 币,莫名其妙就被换成 One 币,然后就蒸发了。你在里面玩交易挖矿,想要赚里面的分红。其实是币所没钱了,EOS 大把囤在手上,充钱让他把 EOS 直接海量出货…..云币的拔网线是他让程序员在现场拔的….

我当初单纯不知道。直到被李笑来狠狠坑了一次,甚至还剪辑录音对话,还看了后续这么多人栽在他跟斗上,我才总算看明白了。

他所说的一句话一个字,完完全全不能相信。

你只要有一秒钟相信他说的话。你的人生就毁了。

我看过太多人被他搞到家破人亡了。

你只要有一秒钟回应他所说的话。一定被他断章取义变成另外一个故事。

我的律师甚至说他从来没有看过这么阴险邪恶的人。要我千万小心。

网传我不回应他这倒是真的。

一是进入法院程序当事人不适合回应。二,是真的不能跟他说上任何一句话,连我律师开会晚接他电话,都会被他加油添醋说连我的律师闹失踪。

这点我在录音门事件后就学乖了。

为什么我要写这些?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要写这些。

老实说,当时在 OTCBTC 刚撕时,我是很恐惧的。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只知道尊敬的”李老师” 似乎杀红眼了。似乎是不把整个币所夺过来不罢休。

后来来到了他剪辑我录音事件,后来到了陈伟星撕逼事件,到了 600 ETH 事件,到了录音门事件,到了他撕易理华事件。到了许多人被他搞到家破人亡时。

我真的看懂了。李笑来从来不是什么善人。

他可能是我这辈子看过最阴险的传销诈骗首脑。网上的”招黑体质”与”真实”只是他自我淡化的说法。事实上他是我见过最厉害可以圈拐这么多钱,却逍遥法外的恶徒。

一直以来他的手段。就是重写外国励志畅销书,拼凑剪辑,针对许多许多善良涉世未深的青年群,建立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想办法登上大平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李笑来一直有句名言:哪里傻逼多,就往那边做生意。我后来了解了为什么他选英语与编程作为起点。这两个方向社群之广大,绝对是社会上刚需。他是精准找到他认为傻逼最多的地方,狠狠的割下去。

他是 “老师” ,”币所” 只是他的无害副业。他只是”不小心”搞的这么大,”真的不是故意的”。这是他要让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

但你所不知道的李笑来,一开始就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你有见过李笑来的本人,很多人最不能接受的落差点,是他本人有一股诡异的”匪气”,与他网上的形象差异甚远。我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

我直到很后来,才知道那才是他真正的 “自我”。网上的,只是他希望你看到的形象。

只是很多人知道时已经太晚了。

我只希望写这一篇,还不太晚…..

总结

我总结一下:

  1. 读老师的书,别买老师的币。这是真的。
  2. 别跟李笑来合作,谁跟他合作粉身碎骨。
  3. 在李笑来眼里,你的钱就是李笑来的钱。不管是合作资金还是币所存款。
  4. 李笑来善于开支票让你觉得跟著他干财富自由,实际到最后很少人不家破人亡。
  5. 千万别跟李笑来说话,要是非得说话,一定得带著录音机。
  6. 李笑来精通"洗脑"/ "断章取义" 与 "扇动情绪" ,千万得小心。

一周创业 30 次 -- Two Point Hospital

Published on:

花了一个礼拜的晚上。终于把 Two Point Hospital 绝大多数的关卡,都三星通关了。决定花点时间把玩这个游戏时的心得整理一下。提醒自己,按照「自己的直觉」创业时,应该会踩的坑。

全新创作的医院经营神作 Two Point Hospital

Two Point Hospital 的前作是 Theme Hospital

你没听错,就是 20 年前的那个经典医院经营游戏 -- 主题医院。那个即使大家现在都已经 Windows 10 了,都还想办法去装Win95 模拟器回去玩的游戏。

最近出了复刻新版(用 Unity 写的),8/30 刚在 Steam 发售。取名叫 Two Point Hospital (原班人马新组建了工作室,就叫 Two Point Studio )

一样又不一样

游戏的玩法一开始跟以前一样。就是从全科治疗室开始盖,盖药房,盖诊断室,盖病房。然后接著开始盖一些乱七八糟的病的治疗室。盖很牛逼的诊断室圈病人钱。

流程类似。但是很不一样的在于,上次主题医院只有让大家过把经营医院的瘾,但事实上没有什么体悟。但这次双点医院,不管是流程,设定,在我个人的标准里面,都接近完美,找不出什么毛病。甚至,我还觉得这个游戏试图在「教会玩家商业经营道理」,起码我自己在当中领悟很多道理。

双点医院,没有新手教学关卡。一开始上手就是直接实战。不过游戏关卡从浅入深,大概玩到第五间医院,所有操作需要的知识和基础玩法就熟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有动态经营上的挑战。

但是这些挑战非常刺激。

虽说上手不难,但是在后续进阶却有一点难度。我大概玩到第七个医院左右就卡住了。原因也很经典:现金流卡住,医院成长不上去,甚至还开始负成长。

重玩了几次,发现做什么都失败。

无奈之下,我只好去看网路上的攻略。基本上掌握了一些核心技巧,后面的关卡基本上都被我用类似的心法逐一攻破了。

又多玩了几天,玩到 90% 都三星通关了(等于我一个礼拜盖了三十间医院,重复创业三十次,都要吐了),决定来来整理在这个游戏里面学到的商业教训与心得。

突破成长天花板

刚开始玩游戏都挺顺利的。但到第五个第六个医院,开始需要控制四五个院区以及现金流时,就失控了。

这个游戏的主要玩法是:全科诊断室收病人,一些次要诊断室协助确诊,等病人确诊,送去治疗科室。

赚钱的方法:

  1. 冲病人数
  2. 扩增治疗与诊断科室
  3. 增收诊治费
  4. 多设贩卖机赚钱
  5. 多盖高级的诊断室圈更多钱

然后得在病人受不了这个医院,且还没被你治死前完成这个 cycle。

第一个瓶颈:不知道怎么扩展

我第一个遇到的瓶颈就是,不知道怎么扩展。当全科诊断室长上去时,我东一个西一个院区各盖一个。想在每个院区都有接待的全科诊所,药房,相对应的诊断室。但是这个方法不管用。

第二个瓶颈:成本无法控管

第二个,成本无法控制。为了冲治疗率,请了很多五星杂学医生,他们马上能派得上用场,但是医院成本过高。把获利都吃掉了。所以当病人越来越多,医院买了越来越多院区,盖越多诊疗室。

盖更多诊疗室也压不掉排队的病人越多的事实。

原先的算盘是请更多更牛逼的医生降排队数量,结果却反是血亏的。好几间医院就是这样很快做起来,又瞬间亏完。

游戏里面虽然可以贷款扩张,但事实上根本帮不上忙。

解决方法:回归本质,提升效率

在网路上研究攻略以后,我发现原先自己的经营方法,有经典的几大错误。

1. 全科诊断分散,其实应该集中

全科诊断室不应该分散院区盖。而应该集中在接待区大量接客。把全科诊断分散在各院区。病人会排队很长。是因为在一个地方没治好,所以去了其他诊断室之后,又回来排全科。病人在不同院区走来走去等治病,不是被气死,就是病死了。

所以重点是

  • 让病人少走路
  • 提升全科医生诊断率

把全科治疗都压在主院区接待,是绝对必要的。

2. 高薪高星医生无用。从小培养专科医生。

按照冲高全科医生诊断率这个逻辑来说。那么直觉雇用越多高星的医生来看病,就犯了严重的错误。因为高星的医生请进来就是杂学的状态。但他时间只有一份,只能治一个病人。薪水要 5 万。这个医生的技能可能就只有全科诊断2。其他三个技能都是没用的。不仅没啥提升空间。薪水还老高。请他一个人可以请其他好几个医生了。

比较正确的打法,是去找初级医生(刚开始一格全科诊断或两格全科诊断),薪水可能只要一万多,然后专心培养他到五星,这样这个医生的五格技能可以直接点到全科诊断5,变成诊断之神。

虽然过程可能慢很多(因为等医生晋级以及培训要时间),但是 burn rate 低。全科诊断室诊断率也可以拉升。

五星杂学的医生一个医院请一两位就好了。用处就是当免费培训教练。但是别把他们派下去干活,贵到医院破产都有可能。

3. 人不该混流。把医生与护士,甚至职能分区

得将全科诊断室放在中心主院区。其他的院区,可以分成「护士专心诊断区」「护士专心治疗区」「医生专心诊断区」「医生专心治疗区」。

这样一来,医生与护士可以少走路,少流动。因为医生护士会去休息,如果他们走路花太多时间。某些科室会严重塞车。

病人如果能够一条龙走完,不需要回头看病,基本上死亡率也可以变得很低很低很低。

经营医院改变成这种作法:当扩张时,有意识的买院区时,就尽量采取地皮 refactor 法。每买一块地皮,就把整区护士拉出去,整区医生拉出去。

先粗分护士区。再粗分医生区。再细分为病房区,诊断区,治疗区。耐心一区一区重构。

聪明反被聪明误 -- Pre-scale 反而资金链断裂

改用重构这一招开始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功。医院开始长上去,开始赚钱。但是我在玩其他关卡时,开始自作聪明。。。。

第一个尝试:先买很多地皮

既然一开始分级盖院区这么有效。那么一开始就先买几块地皮。分开地皮盖诊断室。会怎么样呢?

结果是:。。。。。。。买到一半就破产了,现金流撑不起来 XDDDD

就算是贷款也没用。人流少到根本撑不住开销。当初花了很多时间装潢得很工整,结果就是没人来。反而乱盖乱请人的野蛮式生长法,反而好好的。当医院开始有排队人潮后,一间一间科室按需盖上去,反而能稳稳的赚钱。

我被这种贪心式扩张法,惩罚倒闭了好几次之后,终于学乖了。

最后都是主院区随意盖,当已经被盖到不能再乱时,现金流同时也稳定了。这时买地皮,一块一块 refactor。几乎不会倒闭。

第二个尝试:在初期盖高利润的科室建立好的现金流

解锁高科技时,我发现 MRI 扫描室与 DNA 实验室,很赚钱。于是我就想,嘿嘿嘿。那我开始就来建一排 MRI 诊断室。提高诊断率。还可以捞钱。

结论是:这两种科室盖的成本太高,而且初期根本没有复杂疾病需要用到这两种科技去诊断。

  1. 根本赚不到钱。养蚊子
  2. 这两种实验室需要特殊专长医生才可以运营。所以等于又白养人白练人。一个月那么多钱在那里烧。

又被玩到倒。

第三个尝试:一次盖超多床位的病房,而且一口气盖两间

在玩到一半时,我发现很多病诊断不出来,又没有高级诊断时,医生最常做的就是把人塞去病房「等诊断...」

等诊断值升高时,终于找到病后,再去做治疗。归纳出来,病房是一个既诊断又治疗的单位。人常常会塞一堆在这里。这里塞太多人之后,死亡率就会开始往上飙。所以为了省麻烦,可以盖病房后,我就直接买一大块院区,直接盖两间病房,扔一堆护士在这里。

但是结论一样,也很烧钱。

病人真正会塞的时候,反而是前期诊断率飙高起来翻桌率高时,病人会塞在病房里面。一开始医院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养蚊子病房。

第四个尝试:有钱之后就开始预先盖一排诊断室治疗室,先请一排医生与护士

后来当现金流冲起来后,觉得反正科技开了那么多,老子土豪想要买一堆院区盖一堆诊断室,这样快点破关。一样没毛用。也根本没病人,请了一堆又 fire 一堆。

真正赚钱的方法是,每次当有紧急状况时,就试一次问你九个骨折病人你收不收,一次六个精神病人收不收。

这时候趁这时候赶紧盖,赶紧收,赚一波快钱。然后靠这些快钱就养起盖科室养医生的现金流,还有补上整个医院治理的 flow。
真正等到市场确定有需要,有这些病患再盖不迟。

而且盖完以后,发现根本不需要一个科室养一个医生。因为奇怪的疾病很多,但是特殊的病人很少。基本上一个医生可以顾 5 间。而不是五间需要 5 个医生。

会发现因为后来根本忘记雇用专门的医生。就是只记得盖诊断科室忘记请医生,回头看也发现 "好像也活的好好的嘛" ....

看到有咖啡厅,书报摊的选项。觉得很屌,所以盖了....

科技解锁后,发现竟然有咖啡厅。原本我觉得医院里面只有贩卖机,真是太傻逼了。卖热食不好吗?于是决定盖了一个超大的咖啡厅希望大家都去消费,还请了很多助理站柜台。于是成功把病人医生护士,都从贩卖机拉走了,去咖啡厅吃饭。

但是!!

人都卡在咖啡厅了。不仅大排长龙。然后病人吃饭走回去看病时,死了。妈的还死一片。。。。。。。

书报摊也是。

窝操,盖了这两个东西,原来超赚钱的医院被瞬间都快倒了。还是贩卖机安定。不是看起来很炫的科技就要装一下。

冲治愈率忘记营收

因为游戏目标是开医院,要冲一星二星三星才能升等。里面有几个医院条件是治愈率要多少以上才能到下一等级。造成我在经营时非常重视治愈率,于是下重本找牛逼医生,或是一直疯狂培训医生,升级诊断器材。

搞到自己现金流快爆炸。

后来发现,没治好或治死人在初期真没啥大不了。重点是这个医院要活下去阿,窝操。医生医术太烂就忍忍吧。大概玩倒了十次医院都是这种以上「直觉」「正规」的作法,直接开到倒闭去。

人流量太大医院失控

后期医院经营得太好。医院整个满满都是人,根本开印钞机一样,钱都用不完。于是就开始每个诊室都加装备,不是搞咖啡机,就是里面内建饮水机,贩卖机。(企图让医生不下班,不回去休息室)

然后手术室啥的都搞得富丽堂皇,每个房间都装潢的漂漂亮亮。然后医院等级冲得很高。BUT。医院好像是看等级决定人流的。于是医院人流整个暴冲,病人瞬间涌进一大堆。

本来还在很高兴,嘿嘿嘿嘿。钱又来了。

结果一堆科室出瓶颈,一忙著修,赚钱效率就降了。重点是这过程中,我一直搞不清楚是厕所不够多,还是护士不够多,还是医生不够多?

反正获利率就开始往下掉,人也开始一直死。

我最新有一间医院经营得非常好。每个月医院赚 20 万。现金 500 万。结果花了 50 万狂装修医院后。结果病人变得爆炸多。营利直接变成 -10万。亏到现在剩 250 万,已经过了很多个月,都还没找到到底是那里做错了。

看起来这个医院又要被玩倒了 T_T

经典商业教训与心得

这一个礼拜来来回回,我大概盖了三十间医院,玩倒了其中十间。(当中还有一些羞愤难当,直接 reset 的)今天复盘时,觉得收获真是挺大的。这等于上礼拜创了 30 间公司,被玩倒了 10 间。

心得是:

\1. 不要妄想 Hyper Growth,会死人的。怎么死你都不知道。不管你多有钱,赚的还是融的。超过你能掌握的范围与速度,企业就会死。

\2. 不要迷信外来厉害的和尚会念经。基本上他也只有一份时间而已。还不如内部的员工认真培养。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真要请外在厉害的和尚,请少少几个就好。目的是拉高现有员工的水平能力。

\3. 我们都讨厌没有秩序的增长。都痛恨我们小的时候野蛮生产,最后长得有点歪很难修。于是当我们有机会有资源时,就想要 "正规的重来",并且"先盖好" "先预先规划" "先请人"。想建立完美的企业。

但事实上这样做没有一次行的通的。没有一个企业是预先规划盖起来,并且经营得很好的。

而这种 "如果让我有机会....就 ....怎么样怎么样"的心态,常常会害死一间企业。

创办人不可以有,同事也不可以有。因为创办企业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pre-architecture 会有重大后遗症。遇到状况再处理,或者快速处理,及时处理就行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训。要讲三次。

\4. 无论怎样都会落到 "先野蛮生长" 再 refactor的循环里。千万记得这件事。做任何事都是这样。

用人,扩张都是一样。重点是增进效率。而不是 copy/paste。

\5. 现金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钱不要乱花。把钱拿去 all in 黑科技会死人。T_T 怎么会盖一个咖啡厅就死一堆人呢。。。。。不科学

\6. 不要搞错的北极星指标。这个游戏的北极星不是治愈率,是病人翻桌率!!!!!!!

\7. 反覆的观察公司瓶颈塞住的地方。抓大放小,专注于瓶颈效率的改善(病人治愈率低造成复诊,厕所太少间一直在排队,贩卖机太少不爽。护士太少,病房接待速度太慢。),可以让公司一直维持高成长。

\8. 还好这是游戏。公司可以被我玩倒 10 次。

Thinking in Bets 读书心得

Published on:

读 thinking in bets 感想是

  • 大脑的不是理性的。是为生存进化的。是为了确定性与秩序为生的。
  • 寻找确定性,会变成找因果关系。会害我们把决策品质与结果混淆了。以为好的结果,当初就是好的决策。坏的结果就是当初坏的决策。
  • 寻找确定性有助于我们一直活著。但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面可以大大破坏我们的决策。
  • 很多人把决策品质与结果弄混淆了。最大的误解是结果好就认为当初决策好。但是这不是相对的必然关系。也有可能整个市场都在牛市。你就觉得自己能力特别牛逼。但其实根本无关。在那个市场里面你做啥都会赚。
  • 我们需要一个在不稳定世界里面还可以稳定赌赢的方法。
  • 什么叫好的决策?好的决策不在于最终是否取得好的结果。在于这个决策必须是一个良好执行过程的结果。过程必须包含一个准确代表我们「当前知识状态的尝试」。
  • 当前知识状态的尝试意味著「我不确定」。但「不确定」不代表不好。承认自己面对不确定是我们实现客观真实目标的第一步。
  • 把决策都用概率去思考,就不可太可能用不利结果去做为我们决策错误的证据。
  • 如果有不好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决策可能是好的。但这当中有运气成分以及信息不完整的可能性。
  • 决策是对未来的赌注。并且根据他们是否在任意迭代中表现「良好」。而不是只看「正确」或「错误」。
  • 重新定义「错误」可以让下我们放下因得到坏结果所产生的所有痛苦。重新客观的去审视我们的决策。
  • 我们的生活质量 = 决策质量 + 运气。

=======

最后我的总结是

  1. 技能熟练度非常重要。基于技能熟练能够更好的做出决策。胜率更大。决策质量更好。因为是渐渐把知识不足的部分补足,并且能够消灭更多信息不完整的可能性。
  2. 把决策以概率去看。即便结果不好。得失心也不会太重。不会因为一时失败就去否定之前做的决策。而踏进反而大错特错的盲赌。(这就是一定输。。。。)
  3. 生活质量与「决策质量」有特别大的关系。。。。
  4. 熟练熟练再熟练

2018 - 我的 34 歲

Published on:

2018 真是奇幻的一年。

幹了很多的事。之前一輩子都想像不到的事。

賺了很多的錢。一年光投資比特幣賺到的錢等於33年的錢加起來好幾倍。(雖然現在又跌回來了,哈哈 )

  • 幹出了一個流水百億級別的公司。每天累到都想死。但是完生了人生夢想。
  • 一年飛行超過 50 次。幾乎每週末都在機場度過。但是不開心。
  • Amazon 一個月的機器錢每個月要繳六位數字。
  • 每天不是睡在公司就是睡在公司旁邊的公寓。最誇張時租了三個國家五間公寓。不知道自己醒來在哪裡。
  • 不間斷的每週寫文章寫了一整年(感謝 007 社群)
  • 贊助了 RailsConf 白金與 RubyKaigi 最高等級,也招到了高手。
  • 在 RailsConf 上演講,完生了人生夢想。

每天的生活都像過山車,把一年的時間活成了六年。

體悟到了賺多少錢做什麼事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跟一幫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為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一起瘋狂的共同成長。

35 歲生日也跟人生最重視的一群人一起過。

我的人生真的很開心。

希望 2019 更精彩。

High Growth Handbook -- 新书推荐

Published on:

来分享一下今天这本神书 High Growth Handbook 的心得。 (一个月前刚出的,目前只有英文版)

会看到这本书是 High Growth Handbook 是在 YC 的 Youtube 上看到的。

主题非常有趣,就是针对高速成长的公司的 CEO 写的 Scaling 教程。

我一直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网路上对于怎么创业的书很多。但这类书往往谈的都是 PMF。

PMF 对于没有创业过的人也许很难。但对于创业过几次的人,PMF 其实已经都有公式了。 (以后再聊这话题)

难的是 PMF 后的增长。高增长。甚至是闪电增长。 PMF 拿到风投以及 PMF 不拿风投的增长策略。站稳脚步后又如何避免 A 轮死这个议题,网路上非常少人谈。

之前唯一有印象网路上的主题分享,是 YC 与 GreyLock 联合主办的 Scaleup Offsite 2017。但只找了六个人对谈,令人有点意犹未尽。

A 轮反而之所以难,真的是小团队二十人搞一个产品相对简单。但是基于之上再多雇用 80 人,继续维护一个产品反而难,非常难。

首先 CEO 会遇到几个问题

  • 不可一个人管 100 人,要分工
  • 如何正确补高管不补到翻船。 (太多 A 轮公司补高管完内斗死)
  • 老员工如何跟新员工融合
  • 老员工的成长速度如何追上公司。
  • 如何补员工不补到互殴
  • 财务结构上的挑战
  • 法务结构上的挑战
  • HR 结构上的挑战
  • 如何在内部结构重构下又面对外部的挑战不失速还增速

最常见到的就是拿完 VC 的钱,开始狂补人,所有人岗位补完后刚好产品就做死了,钱也烧完了。

作者 Elad Gil 刚好是这方面的专家。 Elad 创办过几间公司,也刚好有投中几间矽谷独角兽 Airbnb, Stripe, Coinbase。当过几间公司的 Operation 职务。

他在参与这些独角兽创办的过程中,整理归纳了出非常多的死法,以及怎么不死的解法。

相当有独特洞见。

我个人看了最有感觉的几章,是

  • 第一章:怎么卸下 CEO 的总包重担
  • 第三章:怎么正确的补人
  • 第四章:如何组你的高管 Team
  • 第五章:如何对你的公司 Re-org
  • 第七章:如何在 CEO 离开产品 VP 这个岗位后,公司还可以补到同样品味的产品 VP

里面满满的血泪与即视感。

每一章都还附有各自两段的 CEO Interview。关于一些独角兽初创 CEO 怎么找他们的 COO的过程,找到第一个 COO 跟他们 Co-work 的过程。

或者是直接 interview 这些公司的 COO。讨论他们是怎么管公司的。

相信有进入高速成长期的公司,看了都会直接掉泪。

其他章有讲怎么管董事会,管 PR,管财政,管 M & A 的。也非常的干货。

总之是一本神书。以非常高的角度把这些成长痛以及解药拆的清清楚楚。

看完觉得原来不是自己公司是唯一遇到过这些状况的人,而是能够解完的人都能进 C 轮,不能解的就湖里糊涂钱烧干死了。而且大家遇到的状况都一样。

高度推荐。

创业者在创业路上可以参考的指南

Published on:

很多在职专业高阶经理,往往非常羡慕创业者。因为网路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传奇,某天某某,因为业馀的一个兴趣,或者已经到了职业上的颠峰。最后勇往创业,最后走上了成功的道路。生活滋润,豪车,美妻,好不威风。

这是网路上写的传奇。真实的情况是 99% 的创业者走不到这一个终点。走到这一步的人,他的内心也根本快乐不起来。

常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要陷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当老板”。

脱不花前阵子在 2018/08/07 的得到例会上说过:


一个鸡汤就是如果你准备创业或者你已经开始创业,你一定要知道创业是对你的整个人生的一个巨大的整理工程。

就是你不仅有增量,因为你创业之后你会做很多新的事,你有很多的增量,完了之后,但是更重要的是说其实它是对你人生的一个巨大的整理。

这包括了对你历史上的所有的经历,你历史上你是不是个有信用的人,你是不是靠谱的人,你有没有攒点人品,这是一次整理。

第二个就是过去你的很多朋友,你的很多人际关系,有的因为你的创业得到了加强,比如对于我来说,我今天我那天跟罗胖说,我说可能到这个月底为止,我就是一个彻底没有私人朋友的人了。

因为我的私人朋友当中,我的就最好那些朋友当中,凡是能拉到这个公司来上班的已经全部在这个公司里了,所以我已经没有朋友了,我只有同事。

第二个当然你也会损失很多人际关系,因为各种因为立场的变化,因为就是包括很多非常微妙的东西的变化等等。


创业者是很孤独的

创业者往往都是很孤独的。很多事你没法说,说了没人懂,说了更是有大灾难。

更很多时候,你背后做了最好的决策,在灾难当前救了所有的人,当下所有人却当你是罪人。

再更多时候,你不知道,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有时候当下做的觉得是最正确的决定,回想过来却傻逼不过。有时候误打误撞豁出去瞎搞出的结果,回想发现却是神来一笔。

重点是,你没法找人分享心中的苦。你也没办法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决策依据,只能靠自己。

一些创业可以参考的指南

怎么在孤独的创业中还能走出来呢?

老生常谈的关键人格品质我就不多讲了。一般都是:正直,勤奋,人脉,永不放弃,好学。只有这些关键品质,才能一路走下去。

但说到底还是得看攻略。看隔壁伺服器怎么打怪,这才是最关键的。

因为近五年来,市场实在变太快了。要在这么快速的战争活下来,不能看五年以前的攻略。得看去年与上个月的攻略。

什么是最近的攻略:

  • YC 创业课
  • YC 天使投资人课
  • Traction Conf
  • Business on Software
  • 梁宁产品 30 讲
  • 湖畔喜马拉雅
  • 混沌大学的业界分享
  • 得到每个月的例会

看别人,看自己。才不会被所谓的外界标准所迷惑自己,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差,没有那么傻逼。反而很牛逼。

或是自己并没有想像的牛逼,这个基本错误也犯,还没有哪些的基础常识。

总之,不再孤独与迷茫。

招聘也要 TDD

Published on:

学习做好 HR 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HR 一向很少公司做得比较好。

但是如果假设这样一个概念。还人力债 = 还技术债。

那么以技术视角去看人力资源这件事瞬间就变得很清晰了。

初创企业 = 一个档案写几万行代码

在初创企业来说,全部都要求通用型人才 = 一个单档 PHP 文件写到死,需要啥功能就加啥功能。刚开始起步很快,威力很大。

但是企业 20人 以上还这样,那这个档案加功能改功能时就要小心翼翼,可能改一行就大爆炸。

而且比较糟糕的是,人离职 = 这段代码直接没了。

所以当企业跑起来之后,就要进行重构,将这一大段代码切开成几个模块分散职责。

但很多企业只是将代码粗暴的分开几大段。本质上没有处理呼叫相依性问题。于是在分开的过程中,可能整个程式也烂好几次。

如何有效重构代码

如果套用到软件工程上。通常我们会先这样做

  • 先写 Test,再重构功能
  • 分开模块,先写模块的 Test,再把功能填入
  • 写 Test,先写 Integration Test,再补 Unit Test。
  • 写代码时就要一并写文件
  • 以后写 Code 规定必须 TDD

套用到人力招聘

  • 先 "定义职位成功",再重新分派任务
  • 清晰定义职位,先写职位需求,以及如何定义成功,再把人换岗
  • 补协做任务的"成功条件",再去要求 "个别技能的成功弓件"
  • 公司各样任务以后做的时候,要有文件与纪录
  • 以后招聘任何人,必须先写"职位成功定义" 再补人

原本作 HR 任务时,我总觉得写这些文件非常讨厌。现在把视角转换成技术架构角度。我觉得变得特别容易了。毕竟是干了整整十年以上的事阿。。。。。。

参考资源

我以前写的重构投影片:https://speakerdeck.com/xdite/refactoring-lesson-from-gpa-1-dot-4-to-gpa-3-dot-0?slide=45

创业公司的人力债

Published on:

OTCBTC 是我最近创业的一个项目。也是我做过成长最快速的一个项目。不管是数字币成交额(GMV),公司大小,推出产品速度。都是打破纪录的快。

做这个项目的难度,可以说对我们来说是地狱级的难度。

怎么说是地狱级的难度?

  • 对接的底层是难度极高的开源软件(区块链资产)
  • 内部风控与外部风控直接到达了最高级别 — 区块链交易所安全
  • 叠代的速度远远超过互联网的速度 — 币圈一天,人间一周
  • 创业题目是双边市场的冷启动 — 同时要兼顾 Supplier / Consumer 市场的增长
  • 竞争对手的员工人数是我们的几十倍(高达上千人)

远远不是前几个项目能够比拟。

招聘的困难

在经历过许多次参与创业公司组建的过程。在最近两年的创业过程中,我更坚定了一个观点:创业公司中,文化与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重要程度远超过技能。不合价值观的宁愿不招或者请对方离开。

就是以这样的坚持以及缓慢的招聘,才打造了现在的一支坚强的创业团队。连续缔造奇迹。不管是风口的掌控,推出产品的速度,叠代的速度。

然而,在产品小规模时可以维持这样的速度与品质。但是这样的团队却很难长大。特别是应付这么快的节奏。

为什么这么难招人?我们曾经内部盘点过内部要什么样的人:

  • 能够不断自我学习
  • 互助补位帮助其他人成长
  • 能够构建自己的方法论,并不断补强
  • 能够对自我的要求不断升高
  • 信息透明
  • 能自我改正的进取性人格

首先,具备这样个性的人非常稀有。再来,还要具备需求的技术栈(如懂区块链以及需求之业务)。并且可以快速学习融入我们内部独特做产品的框架。

导致了招人上的不可能任务。

对于我们来说,要一次招 100 人在财政上,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实际上,过去曾经几次放低过标准招人,对公司协做与产出上造成过巨大的伤害。更加坚定了我们不可能放低标准找人。(更何况在此之前,我们就见过 A 轮公司快速扩招,而导致的内部的山头斗争,最后整个公司没人在做业务,能量都消耗在内斗里的惨况)

因为现实生活中,面临到的现实就是:主动投履历的,可能合价值观,但技术栈不契合。或者是技术栈契合,但价值观与个性不合的实在应该敬而远之。

招聘是还人力债的过程,与还技术债一模一样。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招聘,其实是还人力债(跟技术债一样)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组建一个公司,大家都是全能型,只要价值观相同,就可以用各式方式绕过协作上的障碍。

但是这个方法非常考验团队当中每个人的平均战力。因为任务是平均式的压到每个人的身上。而 CEO 是负责当最后救火员。

随著业务复杂度增高,并且团队扩增到几十人。每个人的平均任务以及压力程度,会上升到没有办法想像的地步。

很容易就会变成只要一个地方链条松了,就会造成连锁反应。更何况交易所与币市还是一个说错话以及公告被错误解读,就会造成大灾难的一个地方。

公司势必无法以这样的型态继续运转维持。

必须如同像代码重构一样,重新梳理组织架构与权责,引进高级人才建立分层制度,利用制度管公司,而不是用潜规则管公司。

而这个过程当中,一边不断的补人换人。势必会造成原有业务的动荡与效率降低。

如何有效的转型与扩招

在创业圈中,A 轮死是很常听到的一个字眼。许多创业团队在种子轮做得风风火火的。拿了一轮融资后,却直接死在了 A 轮。

A 轮死的原因有几个:

  • 原有的市场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大,无法烧出一个垂直的商业模式
  • 由原先 10 数人团队一举扩增到 100 人的过程中,团队无法有效协作,招的人越多,团队速度反而越来越慢
  • 拓展生意规模要烧的钱远超过想像

总而言之,创业团队从 seed 轮转型成 A 轮公司,就如同在赛车跑道上一边飙车一边换组件还要不散价。而 C 轮 D 轮的公司,只是轻松增加轮胎。

职缺专门化 & 职业化招聘

一般来说,seed 轮扩招到 A 轮公司,有两个很容易陷入的迷思:

  • 继续采取单纯发广告方式的招聘,希望吸引到类似原先团队气质的应聘人
  • 继续招偏全才的专才,求平均分担业务

但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思维。

首先,若是处于这个阶段。市场上合格的招聘人可能不足 0.1%。更何况是自己投简历。

第二,主动投简历与面试合格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公司的需求。使用猎头虽然贵,但有效率非常多。

第三,到这个阶段,公司不应该再追求全才。而是反而要回头梳理过去业务。让过去的全才专心做专才的事。然后将这些原先散落在各地的业务,一个一个重新归纳整理,独立变成独立职位。

定义什么叫做 ”职位上的成功”

多数公司招人没有效率,是因为对于职位并没有清晰的需求,甚至没有清晰得定义这个职位的”成功状态”。

而是缺人干活,就招人。所以招聘启事写的极其简略,只列出了基本技能需求。

如果要能够招聘到有效的新成员。应该需要把握几个原则:

  1. 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招人,干完什么样的活,重新检讨自己为什么需要招人。有时候,一个公司不需要招人。需要做的是调整职缺,将潜规则整理成制度,让制度运行,而非用人救火。
  2. 非得要招人,除了知道为什么要招新职位。还要具体定义这个职位的”成功状态”,而非只是招人进来补坑,补坑后发现这个人只能做原先的 1/2 需求,另外 1/2 不是不能做就是适应不良,明确给新员工一个目标去追求”成功”。
  3. 不可能透过单纯贴广告与应聘者主动应试,就招到合格的人。应该主动透过多个渠道去招人,特别是猎头。而且 A 级人才,并非是应聘者几个人就能筛到一个。而是如同销售一样,可能筛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人才能找到一个。所以要面很多人是家常便饭,甚至要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筛选人。
  4. 只招 A 级人,别降低标准招。

这几个原则,往往是被多数小公司所忽略且缺乏系统性方法的。

具体实做方法,我推荐可以看以下两本书:

Onboarding

招到了人以后,不是就这么算了。好不容易招到一个 A 级人,若这个 A 级人没有办法明确在短时间取得 “胜利” 状态。也容易陷入迷茫,甚至无法发挥以往的战斗力。

内部也要建立 Onboarding 机制。具体的原则与做产品的 Onboarding 原则一样。

所以甚至不仅是定义 “职位上的成功”,甚至还要定义 “职位上的成功的具体指标”与 “成功方法论”。

所以,创业真不是融完资,雇用程序员解决技术债就了事。创业公司人力的 Scaling,也是一种还债,还的就是人力债。

运营交易所的安全挑战 Part 2.1.2 — 风控 - 安全顾问

Published on:

经营交易所的本质是

维护几十套技术不稳定之开源软件,以非去中心化的方式维护内部帐簿

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 恶意黑客日夜钻研窜改链上数据
  • 恶意黑课日夜钻研攻破交易所数据

宏观来说,交易所是被动防守的一方。几乎很难抵御攻击方不断的主动式攻击,或开源社群上的不定时炸弹。加上交易所多为初创型企业。内部缺乏安全人才。

所以我通常会建议,在交易所开业时就雇用专业的安全公司帮忙把关。

专业的安全公司能够提供的协助

雇用专业的资安公司主要可以协助几块:

黑箱检测

资安公司作为白帽黑客。模拟外界黑客,在不知道内部架构的情况下,针对数十项常见的网站 App疏失进行渗透。并给出改进报告。

通常可以扫描到非常多常见架构设计漏失。

参考:慢雾安全的交易所安全审计项

https://www.slowmist.com/service-exchange-security-audit.html

灰箱检测

在资安公司知道部分架构设计的情况下,针对细微的特定操作行为路径与机器群,进行渗透。可以在针对特定流程组件,进行细部的逻辑安全校验。

通常可以抓到思维死角,内部开发之不良习惯。

白箱风控

讨论内部的风控架构,白帽心态模拟内部有心破坏的内鬼在知道架构的情况下攻击。以及如何设计截断防御机制。

让即使最坏的情况下,内部员工有心作恶,内部风控机制还是可以有效阻断大多数行为。

针对区块链场景,专业的安全公司能够提供的协助

黑箱,灰箱,白箱。是一般资安公司都会提供的服务。

但是我认为区块链,雇用资安公司顾问最大的价值,是 0day 防御与联防。

0day

0day漏洞,是已经被发现(有可能未被公开),而官方还没有相关补丁的漏洞。在一般互联网的领域,被 0day 攻击,可能导致的是伺服器入侵,资料被盗取。

但是在交易所的世界,区块链上的 0day 就代表著假转帐。一旦有假转帐,可能意味著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损失。

而交易所维护著数十种资产,无法也不可能日日夜夜去研究区块链项目上的何种变动会造成高危风险。这时候就得倚赖专业资安公司的 0day 通报。

一般区块链资安公司,通常也是深研区块链社群的安全研究者。如果有 0day,通常可以在漏洞被发现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之内就通报到合作交易所上。

特别是 ETH 合约安全事件频出。EOS 主网架构十分不成熟。光是这几十分钟的时间差,就足以阻挡非常大的灾难性事件。

联防

区块链黑客为什么好赚?赚的就是两件事:

  • 0day 时间差攻击
  • 这家交易所有这个洞,别家可能也有。一个漏洞可以获利几十遍

所以一个好的资安公司能带来的价值。就是其服务交易所的联防机制。当服务的其中一间交易所出事,其脱敏过后的事件处理报告,可以为联盟下的交易所带来很大的防御价值,及时修补。

Bug Bounty Program 设计

除了被动防御外,交易所也可以主动作 Bug Bounty Program。提供赏金给发现漏洞的白帽黑客。作为一种鼓励态度,而非防御攻击性态度。

然而,维护 Bug Bounty Program 并不是只有补洞,给奖这么简单。

一般而言,收到 Bug Bounty 的流程如下:

  1. 收到 Bug 或漏洞,判断级别通报反应
  2. 修补漏洞。做出处置
  3. 针对漏洞给奖

这当中的难处就在于:

  1. 如何判断这个漏洞到底紧不紧急,是否要直接提升到风控最高等级
  2. 是否要马上修复,还是可以等一等
  3. 要如何判级给奖与感谢。

每一层都牵扯到需要「人力」去判断,与白帽黑客交涉。而交涉的过程一个不小心,甚至可能会得罪黑客。一般初创企业,实在没有办法负担成立一个专门的安全部门,处理这一类的事件。

所以委托资安公司,代为管理 Bug Bounty 也能省上不少力气。

总结

很多人在开办互联网公司时,很少雇用资安公司做为顾问。资安不是不重要,而是在一般互联网生意,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经营交易所或企业区块链钱包服务时。我认为聘资安公司绝对是「必要性」的一环。

因为交易所世界实在存在太多的未知风险。如果不以主动式的态度,去面对这些潜在的威胁。还未开张赚钱,就先倒赔个几百几千万,恐怕真不是罕见的案例。

运营交易所的安全挑战 系列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