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拿手絕技是什麼?

Published on:

今天晚上跟朋友吃飯聊天。談到他二十幾歲,會了很多東西,但都是東一點西一點。覺得自己沒什麼競爭力,有點擔心。

很羨慕我二十幾歲時,就有一些累積的功績貢獻。怎麼做到的?

我才想到我有一件事好像以前好像沒有機會分享過。現在分享給各位。

======

其實我二十幾歲時也東會一點西會一點。寫程式會一點,專案管理會一點,寫作會一點,什麼都會一點。不知道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以及往哪裡去。

後來我漸漸在學習上發現一個關鍵。就是你可以學得廣與雜,但是做事時,「認為自己會的領域」,要有可以瞬間出手把事情擺平的水準。

也就是我其實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是限制自己要有一個最低出手水準的。

比如說我二十幾歲學 Rails 時。就覺得自己應該要把 Rails 水平練到至少可以一天做出一個小網站出來。這件事是可以靠「練」,練出來的。

程式碼熟練度可以練,切架構感可以練。寫 User Story 可以練。練到聽到一個 idea ,幾分鐘之內就可以要知道自己預計可以花多久時間寫完。一天可以有多少進度,三天可以有多少進度,一個禮拜有多少進步,一個月有多少進度。

這是我當時要求自己的水準,因為我認為當「職業選手」就應該有這種水平。我在七年前八八風災時,就有這種水準。

專案管理也是,寫文章也是。

比如說一個大專案,我能不能聽完需求後,馬上用一張紙,就把人數、資源、時程、風險列出來。而且隨時可以按照需求調整調度。

寫文章也是。我能不能給定一個題目。一小時至少寫 2000 字出來不用查文獻。

這是我對自己的「最低水準」。

「職業選手」應該要對於自己的職業技能出手程度有信心而且輸出穩定。

這樣在關鍵機會時,你就可以有成果。甚至不只是在關鍵機會,而是在日常做事時,可以隨時就有成果。

就會有自信克服面前各種障礙。或者有頭緒去解未知的挑戰。

我想這應該叫做「系統化思考」以及「系統化解決能力」吧。

我的基本選書原則

Published on:

我的選書的基本原則:

1. 作者三觀要正。

三觀指的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翻開書,或看作者說話,就感受一股邪氣。這本書我不會挑。

2. 選講心法而不是做法。

我選書是這樣。心法 70% + 做法 30%。

做法太多我就不收了。因為思路正確,後續做法只是示範。思路正確會條條通大路。

講太多做法(日本的書除外)的書,我會認為作者對於自己的理論根本一點都沒有把握,甚至還未形成自己的宇宙觀。

這我會跳過。

3. 作者與刷數不是重點。

我手上很多厲害的書,很多都是一刷的。因為都是厲害的人寫的,或他寫手幫他寫的。他們可能這輩子只有這一陣子有空出書而已。

值不值得看。在於他是否在書中直接分享他的「三觀」。

會藏私,看他說話就知道了。思緒太快以至於漏掉細節,與故意隱去重要觀念。這兩者有巨大差異。

4. 書的內容讓人明白。

這分兩種狀況:

(1) 作者能夠深入淺出,貫穿核心

真正厲害的大師,是有辦法把很困難或很深奧的原理,用很簡化的方式讓你一聽就懂。掌握整套核心架構。
比如說 Intel 創辦人 安德魯.葛洛夫,最著名的就是用賣蛋與咖啡的早餐店,讓讀者瞭解什麼是管理。

(2) 讀者程度不夠

很多人找書的方法是「大全買書法」。找一本最厚的就對了。

這是不容易學好的。大全買書法的背後心理是在於不想要多花錢。但是大全,表示裡面 TA 可能雜亂,甚至思考觀念也雜亂。
比較好的方式是找「現在你看得懂」且「三觀」正的。搞懂原理脈絡架構,再找中級的看,再找深的看。

看懂之後,再去 amazon 看看,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什麼」,再把相關的那一群買回來。

「爭論」與「討論」

Published on:

出自李笑來的 為什麼我放棄了爭論

讨论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更明白;
争论的目标是为了彻底说服对方;

台灣人熱愛跑去打人臉,然後打臉的人又被另外路過的人打臉,最後互相打臉打成世界大戰。

但是這世界卻沒有進步。

原因就是在於「爭論」本質是個零和遊戲。爭論的人沒有想弄明白事物,而只是想要彰顯自己厲害。

所以想進步,第一步就是要徹底拋棄那群愛爭論的人。跟這群人繼續泡在一起,你不可能會有任何進步。

1/7 學到的一堂課

Published on:

想一想,還是發個聲明好了。這幾天很多人傳訊來幫我打氣,也很多朋友傳訊出來要我別生氣,也有很多大大站出來幫我說話,還有人因為站出來幫我說話,結果反而被暴民打傷的。

我知道大家想看我給一個說法,否則不會罷休。文章很長,先說結論:

  1. 我對我當天聽眾道歉,以及對我的表現不佳再一次道歉。
  2. 我不對匿名抹黑我的人道歉。對方是無差別扭曲事實。
  3. 請繼續制止這樣惡劣的風氣傳播,並保護願意為台灣做事的人。

=====

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一開始對我來說,這件事情真的是叫做「莫名其妙」。

我先來說發生了什麼事。01/07 是我的第12場的 GH 演講,這一場大概是我演講表演的最差的一場。因為咖啡因中毒的關係,演說的節奏與口條變得差。當下我是很懊惱的,因為就一個講者以及提供演講服務的人來說,覺得我相當對不起花錢來買票的聽眾。所以在演講後,我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跟同事檢討今日流程,並且上網為我今天的表現道歉。

然而我不知道的是:三小時後,我被匿名惡意的人上網攻擊我的課程是名不符實的爛課程。

自從辦課程來,我非常重視客訴,如果問卷上反應或者是現場反應或者是寫信來反應,我們絕對立馬解決這些問題,道歉或者是退款。因為我希望的是大家來這裡有收穫,而不是來這裡沒有收穫。

原本朋友剛傳連結給我時,我以為是今天的演講表現很爛,所以對方不滿,想要聯絡對方道歉。但是讓我傻眼的是,且讓我覺得對方這篇文「是惡意抹黑」的最主要原因是:

如果對方是攻擊我口條不好或者是投影片沒有太多修飾(300多張)就算了。對方還另外攻擊了我:

  1. 伙食非常不好,這件事根本是子虛烏有。
  2. 攻擊我講的是非常粗淺零散的知識且攻擊我的聽眾都是商業嬰兒才會被騙。
  3. 攻擊我應該掛上「入門」課程,否則以這樣的水準是進階,我的程度很差。

對我來說,這些指控讓我徹底無言

  1. 如果有來參加過我們活動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從現場照片,以及實際食用,東西都是非常好吃的,連當天的伙食預算都高達200多元。我們一直以來非常注重讓聽眾來聽演講前吃得飽且開心。

如果以業界辦課程提供的水準。我相信我們提供的餐點應該是在非常前面。

  1. 我的報名頁,一直以來都是寫這堂課是「入門」。並且列出「適合」以及「不適合參加的對象」。一直以來都有非常清楚註明。

並且在網路上有講過非常多次,為什麼開辦這個課程的原因。

  1. 無差別攻擊其他參加者。

為什麼不道歉,以及這為什麼不是「客訴事件?」

對我來說,為什麼不對「對方」道歉的原因是,如果今天是具名客訴,且檢討的是我做錯的地方,我立刻道歉補償。

但如果對方原本根本不需要這個課程,且爆料是匿名且雞蛋挑骨頭且惡意扭曲。請問我要跟誰道歉?又道歉的方向是哪個部分呢?

我做的真的很爛嗎?

我真的歡迎對方一起辦一個 1000 NTD 的 GH 入門課程,提供比我好的伙食,比我好的場地、講義、動線流程。在兩小時內把整套 GH 講到沒有基礎的人懂。如果能做到的話,太好了,原本我回來講 GH 就是想要把這套好知識散播給大家,如果你能做得更好的話,那我就不用這麼累了。最好講個 5 場 10 場。我講課實在太累了,需要有人換手。

這幾天,我本來以為大眾的眼睛雪亮會看清楚這一切。但是事實上卻非如此,網路上開始大混戰。

對我來說,其實這又像去年辦免費推廣 Rails 一樣的事情重演。花心思貢獻社會,結果看不爽的人匿名寫黑函,要阻止停辦這類有意義的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xdite/posts/10152543613533552?pnref=story

甚至是相同類似的聲明。我大概去年就寫過一篇了。

很多朋友要我別生氣,我生氣什麼呢?大概每三個月就會有想要爆料抹黑我的人,說要揭我底要我死的人。對我來說,這一切根本就習慣了。

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的事,誠心對待每一個人,誠心針對別人指教我的部分修正。

我氣餒的是,始終許多「住在台灣的人」覺得台灣最有趣最刺激的是陷入黑暗,而不是逐漸走向光明。這個國家最好不要有人分享先進的觀念,有人帶頭去扭轉惡劣的風氣,最好不要有互助的風氣。

當然有人會批評我以前如何又如何,還不是去亂別人課程,還不是當酸民酸別人的很開心。現在是報應。我當然承認現在是報應。我深深對以前做錯的事,傷害的人感到抱歉。甚至我想要找到對方當面道歉。我當年 23 歲,25 歲。非常無知。

但是現在如果 30 幾歲 40 幾歲,做這種事的意義是什麼?

給這次支持我的朋友以及學生

我很好。不用擔心。

GH 的知識我也會繼續分享下去。雖然當初回來分享這些知識,爆紅是個意外(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以來最想要做 SaaS,根本不想開什麼補習班 )。但我開始體會到這門技術,真的可以深深幫助到一起創業的朋友。每次線下 QA ,即便再累我也是會一個一個認真答完才離開。因為多答一個人,就可以幫助一間公司。

其實本來早在 12 月就想要關掉這個課程了(太累了...)。每天拜託我讓他報名的信我實在回不完。所以只好加場讓大家滿意,再宣布關課轉線上。

這半年我因為教這些東西,認識了很多想像不到的朋友,看著上過課的朋友,業績從虧轉盈,幾十萬,萬幾百萬的跳上去,我實在非常開心能夠幫上忙。

如果我當初回來選擇做 SaaS ,而不是選擇把 GH 開成講座分享給大家,恐怕不會有這樣的光景。我想這也許是我最快能夠把台灣脫離泥淖的手段了。

我的同事也原本從存疑,做到現在非常開心,非常有認同與成就感。

最後的 CALL TO ACTION

最近,看到 tempo 哥出來開課,我實在非常開心。

台灣實在需要有實務的人出來教 Growth Hack 在「數據分析策略」的這一塊。坦白說我回台灣時也想要分享這一塊,但發現台灣根本沒有這樣的風氣以及人可以討論。所以我只好先做「分享 GH 入門這一塊」。唯有把一塊沙漠灌成可以長草,我們再來討論種樹,種大樹才有意義。

現在草地我已經種出來了,歡迎大家來種樹。

這次的 GH 大戰,我其實雖然難過(被無斷抹黑),但也很開心。因為原本我在介紹這門知識,根本沒太多人鳥我,但現在洗到整個台灣網路圈都是了。洗到我牆上的老友都說拜託別再講 GH 了,看到都要吐了,哈哈。

這其實正是我想看到的。「開始轉型用科學手段創業以及改進」。

最後我要拜託各位一些事情。在台灣,願意出來分享知識的人真的很寶貴。請大家務必要保護他們。

矽谷之所以那麼強盛,是很多強者不吝惜分享他們的資訊甚至資源,整個社會步入正循環,整體社會一直向前。

當然不只是強者需要保護,只要願意分享經驗與知識的人都該保護。分享才能刺激交流,整個社會才能向前。

我們都同意台灣已經悶太久了。需要改變。實在不能再禁的起一直再往後的後退拉力。

所以,請各位今天起拜託做三件事

  1. 分享你覺得對大家有用的知識,這個社會需要你的貢獻。
  2. 保護願意出來願意分享知識的人,站出來幫他們說話
  3. 退訂酸頁以及封鎖酸人。

最後,也請幫忙分享這篇文章。

如何設計 workshop 類課程

Published on:

這篇是來分享我怎麼做 Rails 課程。這一類 workshop 的班。

  • 怎麼樣才能讓學生付出很高的 commitment 在這堂課。
  • 怎麼樣才能讓學生在下課後還能牢牢記住上課講的東西。
  • 怎麼樣才能讓學生脫離上課環境後還能有辦法自學。達到真正自立。
  • 怎麼樣才能讓學生下課後還能找到「救生圈」
  • 怎麼樣才能讓學生上課時有成就感,不至於被挫折感擊垮
  • 怎麼樣才能讓學生願意「發問」「分享知識」「去救同學」「救後面的學弟妹」

我花了很大的心力在設計 Rails 實戰班上。背後有很多重要設計因素。這些因素是為什麼,實戰班人數不斷升高的原因。很多同學畢業之後是能夠直接找到即戰力的工作,或者是開始有熊熊動力做自己的 project 不跌倒。這是其他 Rails 班完全沒辦法做到的。

當中的關鍵有幾個:

1. 動手做

很多教程式的班,在第一堂第二堂課時花了很多時間講「講師」覺得「很重要」的「基礎知識」,讓學生直接睡著。教師覺得很重要,但學生根本不知道這到底有什麼重要。

學生只知道不能動手做就很無聊,很無聊就會關閉大腦。所以老師有講等於沒講。所以第一堂就要動手做。

2. Commitment

要讓學生有 commitment。我在上課前,會不斷地跟報名者說,這堂課作業很重,該月沒時間練習建議不要報。為什麼要丟這麼重的作業呢?

  • 程式沒練習就會忘
  • 程式沒練習就會忘
  • 程式沒練習就會忘

所以我會出類似上課教的東西,下課回去要做出來。逼大家下課要花時間搞懂,而且這些作業沒做學生就死定了。因為我們下次從作業完成處開始教。

而且我會警告已有其他程式基礎的同學,不要僥倖,最後一天才寫作業。倒數兩天才寫你一定會寫不出來。(因為之前的程式班就有「有經驗的 RD 」「偷懶」「結果」直接跟不上沈船,只好下梯再上)

3. 逼著發問

有些老師很討厭同學發問,因為他答不出來,就會覺得同學減損他權威。我不會這樣,我自認功力深厚經驗豐富,任何你關於建構網站的知識與 Rails 的知識我應該不可能答不出來,就算我對關鍵字印象模糊,也會下課查給你。

所以第一堂課開始,我就會不斷提醒同學,各位同學你有繳錢,務必要問到飽。
助教上課可以問,下課可以問,slack 可以問。
我只有一些問題不會回答。就是我覺得「同學應該下課花時間『好好自己搞懂』的基礎知識」不會回答。

我不是不願意講,而是這些知識同學「自己花時間 google 搞懂」會對他大腦起到非常深的印象。這些我放在下課作業的「申論題」裡面,逼大家要回去 google 然後整理寫出來。

每週我會出 5-7 個題目,幾週下來,他等於累積 20 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

4. meetup

我們有兩個 Rails meetup 。我們會把課輔時間跟 meetup 時間故意重疊在一起。所以大家來課輔時間不只可以問助教還可以問其他人,順便認識這個生態。以後找工作時至少就可以混個臉熟

而且鼓勵上一屆教下一屆,因為教人才能真正弄懂自己上課不懂的地方。

====== 以上是 Rails 實戰班(份量很重)我帶的方式,GH 則是另外一種帶法
當然我這裡只有寫出四點,實際上大概十幾點,不過太長了就改天再寫。但總結這裡重點就是

  1. 程式課一定要逼學生有 commitment,只聽不練根本學不會,根本是浪費錢浪費時間。
  2. 第一堂就要讓學生有東西帶回家,不然他之後上課根本提不上興趣。
  3. 要讓學生覺得上程式課自己有責任跟上,而不是把責任丟給老師,要負責教會。要學會是雙方必須 commitment的。
  4. 鼓勵他們不懂的東西要立刻問。但是真正對他影響重大的要逼他自己也要搞清楚
  5. 要問,要練習,要查懂,要去幫助人。這是學習金字塔的重要原理,我們希望在這四週不斷的強化重點
  6. 我們希望學生畢業直接可以去打仗,而不是學不會只能繼續上課。這點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我們開課是幫助大家自立然後去改變世界的。

大致分享一下這背後的教學演化過程與中心想法。

「收費」才有好的「合作」關係

Published on:

這是繼之前我在另外一篇文章 每天練習才是變強的關鍵 後的體悟。在這篇文章我談到的是,我發現「付學費的課程」我自己會認真實踐。

後來我在自己開設公開課時,也的確發現「付費」學生有很強的 commit 程度,學習效果特好。

今天我想分享的另外一個主題是:「收費」才有好的「合作」關係

這個付費不是真的銅臭味的「付費」,而是我認為所有「訪問」與「幫助人的合作」。應該建立在有價值的「車馬費」或者是至少有讓人 commit 程度的金錢對等報酬。

我有一個前輩,以前他很樂意無償分享,後來他想法整個轉變了,所以改成這個策略。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寫下來。

很多年輕人或小公司起步沒有資源。所以會想找上前輩幫忙「合作」。身為先進者,當然義不容辭。但是後來發現這樣的現象實在太多了:

  • 你花時間接受訪問希望把理念傳出去,結果對方只想著下標聳動多賺一點 1000 PV。根本不在意你要講什麼東西。
  • 你花時間幫助來找你合作的人,希望藉由自己影響力,讓他也可以站穩腳步。結果對方只想要靠你曝光多賺 5000 塊生意而已。
  • 你花時間花心力帶一個員工變成下一代開發者,結果你發現對方不是要成為厲害的人,而是學了一點你覺得根本不重要的技術以後,就偷他覺得值錢的東西出去跟你打對台搶你生意。

這些先進成功者的一個下午值的不是 5000,而是 50000 台幣。他們的臉書貼文可以曝光的 PV 是 10 萬,不是 1000 。

人家願意花時間幫助你,只是因為希望大力拉你一把,希望讓對方藉著自己的影響力,成為改變下一代的希望。想主動給你金條,結果對方要做的只是去偷鍍金手錶換銅板。

反而是那些一開始有一點禮貌的人,願意給車馬費,願意做商業性合作的人。反而不是浪費你時間的人。雙方願意 commit,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得好上加好。

所以,「收費」與「付出」真是一個篩選人的門檻。 0 元的「合作」根本不是「合作」,而只是單方面的搶劫與賤賣。

為什麼 Do things don't scale 很難

Published on:

Paul Graham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Do things don't scale中文翻譯 )。

PG 鼓吹創業者應該要從不能 scale 的小事當成題目開始發展起,特別是創業者前一份職業是工程師更要如此。PG 在文章舉了很多例子,為什麼大家應該這樣做。很多成功創業者也都反覆推薦這篇文章。

理當這篇文章,應該要被奉為聖經才對。問題是很多人看完這篇文章的感想多是:「也許吧」。然後繼續埋頭苦幹他們的『things that scale』

為什麼人們偏好 do things that scale?

我曾經也是對這篇文章半信半疑的人。直到我今年開始作第二個事業時,覺得好吧,聽一下不會死。認真的照做,才發現這篇 Do things don't scale 說的的確是真的。你真的要 Do things don't scale 才會引爆新天地。

但我還是想了解為什麼其他人包括從前的我自己,偏好 "do things that scale"。

後來我終於想通了為什麼。「創業本身與創業過程中的探索方向」以及「精通一項專業」這件事在本質上是截然相反的。

  • 所謂創業通常發生在兩個條件下:「你很擅長這件事,太多人找你做,所以你必須開啟一個生意」。「你是專家,覺得 原先專業+收費 是一門生意」。
  • 所以這個創業者,必然是一個「專業」的「方案提供者」。
  • 到達資深或專家程度的人,必然會把他擅長的事做到 scale 程度,而且會 do everything scalable。

基本上只要每一個受過軟體開發訓練一年且認真往上爬的工程師,都會自覺認為「寫出不 scalable 的程式碼」是可恥的。

這就是問題本身。

人們通常覺得創業僅僅是 「專業」 + 「收錢」

人們通常覺得創業僅僅是 「專業」 + 「收錢」(頂多加上 PR)。這恰恰錯了, A + B 不等於 AB。在這個方程式裡面,A+B = R。

於是身為專家的人會怎麼做,他們會 Do R scalable。問題是 R 其實是一門全新陌生的領域,初學者要試著在完全不擅長的領域做出 scalable 的產品根本是自找死路。會做出毫無價值的垃圾。

我相信你應該懂這個數學式

0 * 10000 = 0 。

這就是為什麼初創者通常會白費力氣,做出毫無價值也沒有人會買單的垃圾,因為他們試圖想把 0 scalable。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重新學習 R,do R that don't scale,就像重新學寫程式一樣。

如同學寫程式一樣,寫小的 program,寫出不 scalable 的程式碼。但是你卻真切了解這段程式碼怎樣運作。透過大量的書籍與練習,知道什麼是好的模式,從大量的的實作品中過濾出什麼是有價值的產品核心。

一點一滴,將 10r,做到 100r,做到 1000r,做到 10000r。

這就是為什麼創業是反直覺的事,因為你自認是專家,事實上你根本不是專家。

That's why you should 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延伸閱讀:

台灣人脫離困境應該培養的三種心態

Published on:

2012 年我寫過兩篇文章。

這兩篇文章在 2012 被戰的很兇。但在 2014 / 2015 看起來,文章就看起來無比神準。

今年我想改寫另一篇續作,這些是我觀察台灣社會中相當嚴重的現象,所給的建議。我相信,若您反覆練習這三點,應該會很快的掙脫現在出台灣這種惡劣的競爭比爛環境。

相信我,台灣時候不多了,這是你最後自保的保命三技。

第一個該培養的心態:主動去幫人

台灣人第一個應該重點培養的能力是幫人。沒錯,就是幫人。

「幫人」為什麼是重要的事呢?

其實:「台灣人很嚴重的不關心其他人,而且自始至終只關心自己」,我沒開玩笑。

為什麼要幫人,以及幫人有什麼好處呢?

1. 能夠幫人的技能一定是自己相對強的技能。

所以就算你一直說自己沒天分是魯蛇,只要想幫人,也會知道自己能夠拿出來的檯面技能是什麼?所以你會大概知道自己的方向。

2. 主動去幫人,就會認識大量的人,且會得到大量的 feedback。

你會自己知道自己的技能是高還是低,想要精進可以從哪個方向著手。你會知道誰需要你的幫忙。甚至他們還會想要用錢雇用你全職做這件事。

3. 主動去幫人,你會學到許多原本技能以外的綜合整合技能。

你會去認識周遭世界的本質是什麼。人們「互動」以及「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因此,你就有辦法走出

  • a. 我不知道我自己在社會上有什麼功用
  • b. 我不喜歡我自己現在的工作,但是轉行可以做什麼
  • c. 這社會好難賺錢啊。只能大家一窩蜂把一個題目做到紅海嗎

這個魯蛇困境。

第二個,專心走正道。放棄抄捷徑。

台灣人真的有個不抄捷徑會死的病。這也體現到殺價哲學上。好像不抄捷徑,不 COST DOWN 就輸了。

其實抄捷徑的做法超級不智。書上或專家會跟你講的東西基本上都已經是 BEST PRACTICES 了。

基本上你照做就會知道整件事的原理了。那時候你就可以拿捏分寸刪改。但台灣人不是這樣。即便不熟這件事也要想抄捷徑,把整件事情改到四不像,再沾沾自喜自己抄了大捷徑。最後成果卻是吃了個大狗屎。

一條路,專家已經算出最短路徑了,你怎樣改,只會越走越長而已。等你是專家再算也不遲。

再談 COST DOWN。COST DOWN 與殺價的本質就是「逼對方與你絕交」。這麼喜歡殺人價的朋友可以試試被殺一次價看看。看你會不會想跟對方絕交或弄他。

你想想誰會想跟奧客做第二次生意。光被每天盧就氣飽了。而且澳客也只會介紹更澳的朋友。澳澳相連何時了。所以我不知道台灣人那麼喜歡跟人絕交是為什麼,朋友不是越交越多越好嗎?

知道真正能夠成功的人都怎麼買東西嗎?他們不會凹打折,每次都是 full price。做 long term deal。拿到的東西不但好。甚至對方會因為你常光顧又有誠信,會主動打折或送超厲害贈品。甚至還會主度給那些「原本喜歡凹打折的人,所意想不到」的優惠。

你付 full price 不凹,得到的是對方更多的專業服務 + 熱誠。以及「少走冤枉路」。大家一直想要抄捷徑走得更快。實際上只會走得越來越慢。

要保持快速前進的秘訣。其實就是正道走。就只有這樣而已。因為除了你之外,全台灣其他人都在繞遠路。

第三個,做自己眼中的最好版本。而不是別人眼中的最好版本。

你應該自豪的是自己每天幫助人所帶的影響力與社會前進度。

台灣有一些好笑的亂象:

  1. 當米蟲是無上的光榮
  2. 當你一旦取得高薪,別人對你眼中最好的版本,就是你應該要很爽。很操是白癡。

我外國朋友覺得台灣有一點很有趣。當本地雇主給台灣人適當的薪資,而工作很操時,這時候台灣朋友戰鬥力最高。因為在台灣,上班很操領適當薪水是理所當然的。

而外國雇主給你超出本地的薪資,期望你無後顧之憂為公司衝刺時,這些人全部變米蟲了。
你領到高薪,每個人都會用羨慕的眼神說,你一定上班很爽吧。當你說其實很操時,周遭朋友的眼神就會變了:「那你幹嘛不把工作變爽,高薪還很操是神經病,你怎不趕快離職?」

所以台灣人戰鬥力就開始下降.......

我認識太多台灣人,是為了當「別人眼中的最好版本」。這個版本的標準是:

  1. 錢多
  2. 事少
  3. 公司 / 官銜酷

而從來不是:今天主動做了多少事,改變了社會上多不正常的生態。

結果每個人都不快樂的被鎖在「別人眼光的牢籠」,每天只關心自己幾點能夠下班。每天完全不想花時間在打磨自己的技能。因為這些事對於「增進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光榮感」毫無價值。

這三點就是台灣人現在陷入一潭死水的困境。

台灣人只在乎自己,但關心的是自己的形象。然後因為形象,囚禁在自己造出的囚籠。每天媽寶的躺在地上要別人來救自己。
真的嗎?這真的是別人害你的嗎?

Summary

所以,如何走出囚徒困境。你可以繼續在乎自己。

但是,別再在乎別人怎麼想,今天開始,你應該思考:

  • 在乎自己的成長
  • 在乎自己今天幫了哪些人的忙
  • 在乎自己今天又影響了社會什麼方向

沒有人有空幫你扣手銬,也沒有人有空幫你解手銬。

成功來自你的「選擇」

Published on:

昨天在 FB 看到蔡校長分享一則 「機會」的真實樣貌

裡面提到一段文字我相當有感:

=== 分隔線 ===

『這個「機會」是全世界都 miss 掉的,因為他長得太像「屎缺」了。技術上來說,我們做的事情,美國、歐洲、日本大量的 4 切、16 切、32 切機器都可以做,但直到我們晚了世界幾年,拿到一台 40 切電腦斷層時,才真的有人做。』

=== 分隔線 ===

跟各位分享,我人生當中目前數十個好運,都是這樣來的。很多人常常羨慕嫉妒恨 xdite 是不是有什麼妖術,還是甚麼詐騙集團。怎麼老是會好運到爆炸。

有什麼機會都他撿去。

我跟各位分享,沒什麼秘訣。真正秘訣,其實就是我以前上班時什麼屎缺都去做什麼屎問題就去撿而已。我不是什麼很會看到大好機會就衝的人,甚至是我看到這個機會太好,甚至還會覺得有鬼快逃。

人生成長最快的職位在屎缺,經驗值累積最快的挑戰在於解沒人要撿的屎問題。

公司沒有專案管理老是失火,那你就去學去架啊。公司沒有人想要翻修大便一般的 code,那你就加班自己想辦法導 CI 然後花一個月時間把 test 補完啊。公司大家互相踢皮球,那你就想辦法自己跳下來整合負責,不惜自幹啊。

一直在別人後面等機會,要狀況穩定在進場,要別人教育訓練才肯做事。這輩子死都不肯負責。

這種人叫「學生」。學生 get no pay and no opportunity。

Stephen Curry 的故事

稍晚,我又在 FB 看到一則關於 Stephen Curry 背後的影片,「成功絕無僥倖」:

成功絕無僥倖!Curry的奮鬥故事 / Unlimiti Sports

成功絕無僥倖!Curry的奮鬥故事 / Unlimiti Sports 我只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真的有為了夢想認真練球嗎,真的有將練球的等級提升到跟夢想同層次嗎?

Unlimiti Sports 貼上了 2015年11月21日

把一門學問「學好」的紥實方式

Published on:

前面那一篇,是「學會」。

  • 是「學會」不是「學好」。
  • 是「學會」不是「學好」。
  • 是「學會」不是「學好」。

然而鑽研一門學問,一定要「先學會」才能「學好」。學會是 60 分,學好是 90 分。

然而 60 分到 90 分這一段要怎樣學?

  • what -> why
  • what -> why
  • what -> why
  • what -> why

重複一萬次。你可以看一大堆 rule book,然後「練習」,再問 why。如此一直反覆,練到你的內心只剩下「why」。

一定要練習一定要練習一定要練習

他媽的你一定要練習。沒練大概又剩 20 分了。你要是沒讓 why 種到你的大腦,肌肉記憶會不見。就像高中學的微積分大概聯考之後都還老師了。

60 分 到 90 分有方法,而且超多人分享。

通常市面上最貴的課程是 0 -> 60 分。60 分到就 90 分反而很便宜。

如何突破天際直到 95 分

那接下來的問題可能變成是。要怎樣 90 -> 95 分。或又嗆我: xdite 你都藏一手每次都不寫 90 -> 95。

不是我不教,而是這當中有一個關鍵問題。

一個人要到 90。那是他大腦與肌肉要同時都到 90 ....。還有

  1. 如果教學的對象自己實力沒有 90 分,是沒辦法教 90 -> 95,對方不可能聽得懂。
  2. 90 -> 95 是:想要升級的人自己想要解這個問題,一直日思夜想鑽研。 90->92->94->93->91-> 94.5 在這邊一直跳。然後有一天在路上就會因為莫名其妙撞到一個人,突然就到 95 了。

不過最常的情況是,有時候你到 91 就撞牆了。

這時候最好爬上去的方式是,去學另外一門學問,學到 80。突然間有一天你想通萬物的道理,你這兩門技能會同時到 96 ....

我想這篇要 mastering 同時兩門 學問的人,比較可以體會我在說什麼。